金湜
《题竹杂咏 其二》是明朝诗人金湜的作品,此首诗以竹为题,通过对竹子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下面将逐句进行解析: 1. 诗句释义: - "四明山下一纶巾,把笔曾为竹写神。" - “四明山下”指四明山脚下,四明山在浙江省宁波市,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 - “一纶巾”指的是古代读书人的头巾,这里可能是指作者当时正在读书或思考。 -
雨后双钩写未成,几番阁笔听秋声。 琅玕本是无心物,移到诗家便有情。 这首诗出自明朝金湜的作品《题竹杂咏·其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第1句:“雨后双钩写未成” - 翻译:雨后,我尝试用双钩画竹子,但画作还没有完成。 - 注释:雨后,描绘了一幅湿润的竹林画面。双钩,是古人画竹常用的技巧。 - 第2句:“几番阁笔听秋声” - 翻译:我多次放下画笔,静心聆听秋日的声音。 - 注释
【注释】延庆寺: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南郊,唐贞观年间修建,是唐代著名的佛寺。潇潇洒洒:形容竹叶飘舞的样子。玲珑:精巧细致。湘圃、淇园:都是传说中的神仙居所。过客:指诗人自己。嫌:嫌弃。枝叶:比喻文采或才能。多风:指才多而高妙。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题咏的是“画竹”。竹子在诗人的心目中,既是一种高雅清幽的象征,又是一种刚劲挺拔的形象。此诗就是借咏画竹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注释】 1. 卧起:起床。书窗酒未消:在书桌前喝酒,酒意还未消尽。 2. 呼儿:叫儿子过来帮忙。磨墨:磨好墨。我挥毫:我挥笔写诗。 3. 须臾:不一会儿,顷刻之间。湘江雨:潇湘一带的细雨,即潇湘八景之一。乱逐秋风洒鬓毛:被风吹乱后,像秋雨般落在鬓发上。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描绘的是一幅“题画”图景,画面是:诗人在书房中读书饮酒,他叫儿子磨好墨后挥笔作诗。忽然一阵潇湘细雨
题延庆寺画竹 其二 行到山门似到家,相逢不必具袈裟。 谁知七月秋风里,香茗新烹荐笋茶。 注释 行到山门:指进入寺庙,即来到寺院。 香茗:清香的茶。 译文 走到山门就感觉像到家一样,和朋友们相见时不用穿上出家人的衣服。 谁能想到在七月的秋风里,清香的茶正被烹煮着,准备用来招待客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诗人在进入延庆寺后,感受到了一种如同家一样的亲切与安宁
【注释】 竹:一种植物。杂咏,即咏物诗,以咏物来表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或志向等。 投闲:指退隐。竹林:指竹林深处,这里借指隐居之地。 抽簪:古代官吏在祭祀时把头发盘成发髻,插簪子于发际上作为标志,这里指官员解职。 报:告知。三春雨:即春季的雨水。 莫遣、作阴:不要让它(竹)长得过高,以免遮挡阳光。 【赏析】 《题竹杂咏 其六》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竹为题,表达了自己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注释: 漠漠春风,轻轻的春风。澹澹烟,淡淡的烟雾。潇湘江上,指潇湘江上的景色。最堪怜,最令人怜惜、心疼。十年不寄平安字,十年来没有寄出一个字条表示自己的平安。一夜秋声到枕前,秋天的风声传到枕头前。 赏析: 《题竹杂咏》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景色和诗人的心情。 第一句“漠漠春风澹澹烟”,描绘了春天的气息,漠漠的春风和淡淡的烟雾,给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感觉。
【注释】黄鹄:一种大鸟,黄色的羽毛。除却:除了。吟:吟诗。两翼:翅膀。清风:指风。收不住:收不了。寒雨:细雨。溪山:山间的小水沟。 【赏析】这是一首题咏竹的七绝,作者用“黄鹄”喻竹,以“黄鹄”之“闲”喻诗人之“闲”,以“除却吟诗只自闲”来赞美竹子。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清新隽永,耐人寻味。前两句说,我偶然骑着黄鹤飞到人间,除吟诗作赋外,其余的事都不做;后两句说,那黄鹤的两只翅膀扇动着,风也收不住了
注释: 湖上禅房对着竹子开放,下雨后新水绿生苔。 进入门来听到茶童的话,昨天题诗的客人又来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言志之诗。诗人在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湖上禅房对着竹子开放,雨后新水绿生苔的景象之后,又通过题诗、茶童对话等情节,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让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是唐代李商隐的作品,名为《题唐明皇吹玉箫图》。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以及赏析: 昭阳殿高清昼长,珊瑚枕压七宝床。 昭阳殿高悬,日光照射得明亮。 七宝床上摆放着精美的枕头,显得非常华丽。 珍簟平铺碧云冷,珠帘半卷秋风凉。 珍簟(一种细密的竹席)铺展开来像碧云一样凉爽,半卷的珠帘透进秋天的凉风。 此事谏疏非无补,君王自喜教歌舞。 虽然我的建议没有被采纳,但我并不后悔,因为君王喜欢听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