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恩
【注释】 十月十五日:指农历十月十五日,即重阳节。 冶父山:位于今安徽怀远县境内。 方丈庵:在冶父山上建有寺庙。 东岭:指冶父山之东的山岭。 西林:指冶父山之西的树林。 残霞:指晚霞。 边笋:指山野中嫩竹。 乘凉:乘着凉风。 【赏析】 此诗为诗人重阳节登冶父山所感而作。首句写日出东方,月从东方升起;第二句写太阳偏西,云彩渐渐收敛。“初升”和“渐敛”是两个相反的动词,但在这里却构成一个和谐的画面
【注释】 冶父山居:诗人隐居在冶父山。 七首:诗中第一至五首为一组,此组称一组;第六至七首亦为一组,此组称另一组。 其六:指第七首。 磬(qìng):古代一种打击乐器,圆形,有柄,击之可发出清悦之声,多用于佛事或礼仪。 经行:经过,行走。 云堂:指云彩缭绕的楼阁,形容景色优美宜人。 课毕:指学习完毕。 篝灯:以油为燃料的灯。 柏叶生香:柏树树叶燃烧时能发出阵阵清香。 赏析:
这首诗的译文是:吃完饭之后,我登上云梯漫步在石路上,然后盘腿坐在草垫上诵读佛经。既然不是微尘世界中的世界,那就让我们聆听空阔中的落叶之声吧。 注释:饭:吃饭。坐:坐着。即:就是。非:不是。微尘世界:指人间世界。齐:一起。 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冶父山居住时的生活情景。诗人饭后散步,然后盘腿坐在草垫上诵读佛经。他意识到这不是一个微尘世界,而是真正的虚空世界,于是他便开始聆听空中的落叶之声
【译文】 屋后一条小河,门前有几座青山。 云飘月来桥上过,鸟叫花落林中闲。 【注释】 1. 屋:指茅屋或小屋。 2. 一湾:一条弯曲的水流。 3. 几点:几处,几个。 4. 云去月来:云在天上行走,月亮在天上移动。 5. 桥:指小河上的桥。 6. 鸟啼花落:小鸟叽叽喳喳地叫唤,花儿纷纷凋落。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小诗,诗人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农村图画,表达了他对自然和农民生活的热爱
【注释】 望亭:即望亭寺,在今浙江萧山县。 作:创作。 借得人家隙地:借用人家废弃不用的空地来修建茅屋。 中藏几树梅花:指梅树下有几棵梅花。 旋:立即。 构:建筑,此处指建造。 数间茅屋:几间茅草房。 欲谈一卷《楞伽》:打算读一卷佛教经典《楞伽经》。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友人写的,描写了望亭寺周围的自然景色和人文环境。诗人借用别人废弃不用的空地,建造几间茅屋,以供读书之用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能力,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添得”的意思是“增添了”,即“又添了一条小溪”;“略彴”的意思是“小桥”。 【答案】 译文:添一条小溪在路边,仿佛从小画里走来一般。这草屋也可,何必要百尺高楼呢?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写出了“望亭饭僧”的幽静和闲适,也表达了诗人归隐山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寒云江上渡,去住总超伦。 落尽风鸣叶,窥残月傍人。 下签诸品彻,析难一言申。 映带河山色,孤帆处处新。
安期东海至,新借白门居。 绿醑称从事,红妆用校书。 舟移淮水月,馔出晋陵鱼。 闻道西林胜,能无一榻虚。
踪迹元蓬蔂,天涯自往回。 秋风随去棹,夜色共登台。 石面潮初落,江头月正来。 最高思欲卧,清磬一声催。
遵路三支别,横江一苇从。 断堤方舍筏,山寺忽鸣钟。 飞雾翳寒日,残烟隔暮舂。 间关犹未远,离绪已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