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缁
南中曲八首 其二 尽说哀牢汉不如,江珠片片碎芙蕖。 竹枝近谱芦笙曲,木夹遥传贝叶书。 注释 - 尽说哀牢汉不如: 哀牢是古代对云南地区的称呼,这里用来指代南方地区。"不如"表示与其他地方相比有所不及。 - 江珠片片碎芙蕖: 江珠可能指的是江河中的珍珠,而芙蕖是一种荷花的别称。"片片碎"形容江中的珠子散落的情景,"芙蕖"则强调这些珠子就像荷花一样美丽而脆弱。 - 竹枝近谱芦笙曲: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晓自双溪入径山: 早晨我从双溪出发,沿着山路前行。 - 关键词:双溪、晓、径山 - 译文:清晨,我从一个叫做“双溪”的地方出发,开始沿着山路前进。 2. 竹径十馀里,遥遥青未歇: 竹径蜿蜒延伸十几里,远处的青山依旧郁郁葱葱。 - 关键词:竹径、十余里、青山、遥、青未歇 - 译文:沿着弯曲的竹林小径行走了十多里,那遥远的地方,青翠的山峦似乎永远不会消失。 3.
《宿曹溪》 僧床小卧石淙青,枕下流泉枕上听。 梦入江南深寺里,纸窗疏竹读残经。 【注释】 宿:住宿、过夜 曹溪:指曹溪南寺。曹溪是禅宗的祖庭,南岳禅寺。 石淙:即石门涧,在江西庐山。山中多石,涧水激石发出清响,故名石门涧。后泛指南山的石门涧。 枕下:枕头之下 流泉:山涧泉水 纸窗:纸糊的窗户 疏竹:细瘦的竹子 残经:未完的佛经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句写诗人在寺院中住宿
【注释】 南中曲八首:指《江南曲》中的八首,是唐代乐府名。 车逢油壁唤还应:车驾遇到油壁车,便召唤应召的人。 贾客:商人、旅客。 缠头:赠送给行人的礼物或钱财,多以锦绢等为饰物。 脍缕堆盘鱼带鬣:形容菜肴丰盛,鱼肉细嫩如带鬣之状。脍,细切的肉;缕,丝状物;鬣,猪、羊等兽颈部下垂的毛。 瓮香:瓮中的香气。 环坐:围坐在周围。 【赏析】 “车逢油壁唤还应,贾客缠头尽锦缯。” “车逢油壁唤还应”
注释: 南中曲八首 其一女鬟垂绿弱难胜,却怪浓妆薄未能。 远黛欲浮封皂帽,纤腰如削系红藤。 译文: 女子的发髻下垂着绿色的发丝,柔弱得难以支撑,但却又责怪浓妆的妆容太浅,无法掩饰她的美丽。远处的眉毛似乎要飘浮到太阳的顶端,与黑色的帽子相映成辉;纤细的腰身如同削尖的红藤,与红色的腰带相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女子的形象,展现了她的娇媚与优雅。首句“女鬟垂绿弱难胜”以绿色发丝为引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梦同钱彦林游鸡足山亦犹卢纶同吉中孚梦桃源也因赋五首 其一”,然后分析所给的四句诗,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如“异境不受尘”“洗屐登其巅”等,最后指出手法,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异境不受尘”意思是:置身于仙境般的奇景之中,自然不会被尘世污染。“洗屐登其巅”意思是:洗去鞋袜,登上峰顶,写出了游览之乐
【注释】 盘江:指云南的盘江,即滇池。 铁桥:即铁索桥。大愿寺:位于昆明市东北的大观楼旁。“解辔似停桡”,解下马缰(辔)好像停下划船的桨。“孤寻写泬㵳”,独自寻觅空旷的地方。“铃声遥引杖”,远处传来寺庙的铃声,仿佛引领着拄杖的行者前往。“沙路亦乘橇”,沙路上也用木橇行走。“江束惊蛇网”比喻水流湍急如蛇网,“山奔渴骥骄”形容山路陡峭崎岖。“龙归金粟寺”,“虬锁铁绳桥”形容景色险峻
南中曲八首其六 绿珠长在小楼前,娇小偏宜石尉怜。钗袅辟寒金似粟,丝缠合采镜如钱 注释: - 诗句中的“绿珠”指的是传说中的美女绿珠,她的美貌被世人传颂。诗的开头通过提及绿珠的位置和特点,表达了对她的仰慕之情。 - “石尉”在这里可能指的是负责守护或管理石头的人,也可能是对石质建筑的保护者的隐喻。诗人用“石尉”来赞美这些守护者对绿珠的照顾,同时也暗示了绿珠的美丽与这些守护者之间微妙的情感关系。
南中曲八首其八 蒟酱唐蒙亦漫传,邛西曾不到张骞。 柔花渍白夷桐布,巨节刳青濮竹船。 此诗出自《全唐诗》卷六百六十五,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作品。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 (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后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他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相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为“大李杜”。他的诗歌题材广泛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手法的理解和掌握。 (1)“古瀑如清琴,能起尊者舞”意思是瀑布如同清琴,能够使尊贵的人起舞。这两句是写景,以“瀑布”为线索,描绘出一幅山涧飞瀑、清流激荡、回旋跌宕的画面,写出了诗人在山涧中所见的景色。 (2)“山灵领其意,泠泠不时抚”意思是山神领情,时时拂动着瀑布,使其水声不绝。这两句是写人,突出瀑布与山神相映成趣的意境,写出了诗人所感。 (3)“我行湿双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