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
【注释】 1.画堂春:词牌名。又名《玉楼春》、《桃源忆故人》、《洞仙歌》。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三仄韵或两仄韵、两平韵。 2.代友人赠所欢:指女子。所欢即情人。 3.芙蓉:荷花的别称。 4.剪柳丝:指妇女梳妆打扮。 5.花因解语头低:花儿因为会说话而低下了头。 6.阑干约略:栏杆,大约是小的。 7.娇痴:娇艳的样子,形容女子容貌娇美。 8.怜伊:爱惜她,怜惜她。 【赏析】
【注释】 冉冉:轻柔的样子。行到池塘:走到池塘边。一曲瑶琴人倦,三更玉漏宵长:一阵阵悠扬的琴声,使人感到疲倦;夜深了,时间过得很慢。梧桐露滴趁秋凉,检点诗囊:梧桐叶上滴下了露水,趁着凉爽的秋夜,整理着诗袋里的诗稿,准备吟诗。 【赏析】 《纳凉》是南宋词人周密所作的一首词。此词描绘了一个宁静、优美的夜晚景色,表现作者闲适的心情和高雅的艺术情趣。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首句“好风冉冉藕花香”
【注释】 今宵微雨昨朝风:今宵有微雨,昨朝有秋风。 落尽残红:落尽了凋零的花朵。 黄莺啼老绿阴中:黄莺在茂密的绿树中啼叫。 摇漾帘栊:轻轻摇动门帘。 拾翠人遥:摘取新绿的人远去了。 洛浦为云:洛浦化作云彩。 将开将谢怨春工:花儿将要开放,又将要凋谢,怨恨春天的不公。 未解芳容:不解欣赏自己的美丽容颜。 【赏析】 词人借咏落花抒发伤春之情。上片写落花满地,下片写花落人亡,全篇充满了感伤的情绪。
【解析】 此词写病中的春愁,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全词语言通俗,意境优美。“墙外碧摇垂柳”,点明时间是春天,地点是花朝。“红绽夭桃”句,写春日里花开得十分艳丽。“怪他春色把人撩”句,写自己因春色的撩拨而感到春情荡漾。 【答案】 译文: 花朝时,韶光已半,我却闲坐如故,那堪忍受病中之苦,即使有酒也难以豪饮,更何况我此时无聊。 墙外碧绿的垂柳轻摇,窗前红色的桃花娇艳欲滴。这令人心痒难耐的春色撩拨着我
【注释】 画堂春:词牌名。 柳丝柔:柳条柔软下垂。 终朝:整个白天。 莺俦燕侣:莺和燕是一对,这里比喻美好的伴侣。 【赏析】 此词为闺怨之作。上片写女主人公独处无聊的愁苦。春风轻拂下,柳树柔嫩的枝条随风飘动,女主人公却无端地满怀情思,整天独自倚在高楼之上,懒洋洋地放下帘钩(表示她懒得下楼)。怕看到花丛中的蝴蝶,又怕看到水中的鸳鸯,更怕听到那悦耳的鸟鸣,因为那悦耳的鸟鸣也会引起人的感情
【赏析】 《点绛唇·清明即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词人借描写清明节的景物,来表达自己对妻子王弗的思念之情。全词语言清新自然,情真意切,意境深远,含蓄婉约,别具一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上阕写清明时节,闺中思妇的哀怨;下阕写思妇在清明日里,登楼远望,盼望归人。全词以“愁”字为中心,抒发了作者对亡妻的一片深情。 【译文】 淡淡的烟霭笼罩着妆楼,初春的寒气刚刚消散,细雨又起。东风无力吹拂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画船箫鼓泛银塘。高挑十二纱窗。晚妆新试碧罗裳。水面风凉。 - 画船箫鼓泛银塘:描绘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画船上的箫鼓声在清澈的湖面上回荡,营造出一种优雅而宁静的氛围。 - 高挑十二纱窗:指的是女子所住的屋子窗户很高,可以远眺湖景。纱窗透着朦胧的美,增添了一份神秘和浪漫。 - 晚妆新试碧罗裳。水面风凉。:女子在晚妆后试穿新衣,站在湖边欣赏美景,感受到微风拂面的舒适和凉爽。
【注释】 粉墙:粉墙黛瓦,即指庭院。 唤回春梦惺忪:春梦中醒来,还觉得有些朦胧。 黄蘖(huò):一种苦味的中草药。相传服之能除病。 参:通“骖”,古时车前驾两马。 青铜:泛指铜器。 海棠:《群芳谱》载:“海棠,唐人亦名‘堂红’。”《红楼梦》中称林黛玉为“海棠诗社”的社主,此处当指林黛玉。狼藉:乱糟糟的样子。 【赏析】 词写暮春时节,作者重病初愈,在病榻上闲看落花,感慨伤怀,遂成此词
画堂春·忆别 春山春水绕离思。垂杨新绿丝丝。索居情绪半成痴。懒谱新词。 记得苏台分袂,尊前强自扶持。桃花落尽有谁知。暗蹙双眉。 注释: 1. 画堂春·忆别:这是一首词牌名《画堂春》下的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忆别”表明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对离别之情的怀念。 2. 春山春水:春天的山和水。春天的景色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3. 绕离思:环绕着别离的思绪。指作者因离别而引起的思念之情。 4.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语言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中“画堂春·晨起”是词牌名,要求考生写出诗句、翻译及注释,最后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干要求进行具体的题目分析。此题中第一句写莺啼声声催人起床。第二句写花雨飞红扑上帘栊。第三四句写昨夜梦魂相会。 本词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意境幽美,感情凄婉。“啼莺”一句,点出时间、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