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雍来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首先理解全诗内容,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本题要求考生对诗句进行逐句解释,并给出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途次雨”的意思是途中遇雨。 “江水绿如油”的意思是江水颜色绿得就像油一样。“迷蒙”“一叶舟”意思是江面上雾气迷迷蒙蒙,一片迷茫。 “荒途方惜别”的意思是在荒僻的路途上正感到离别的痛苦,才想起珍惜这次分别
秋望 万木苍无际,天高一鹳鸣。 断云遮极浦,叠嶂锁重城。 缅古悲陈迹,兴怀寄远情。 乡关何处望,薄暮倚秋声。 注释: 1. 万木苍无际:指树木郁郁葱葱,无边无际。 2. 天高:天空很高远。 3. 鹳鸣:鹳鸟的叫声。 4. 断云遮极浦:被云雾遮挡的尽头水边。 5. 叠嶂:重叠的山峰。 6. 缅古:思念古代的事情。 7. 悲陈迹:对过去的遗迹感到悲伤。 8. 兴怀:兴起情怀。 9. 寄远情
【注释】 对月:对着月亮吟咏。 云薄月流澹,庭空树影深。 月光下云彩轻薄,月华流动淡雅。庭院中一片空旷幽静,树上的阴影深深地映衬在地面上。 艰难更岁别,羁旅乱愁侵。 岁月艰辛地改变着季节,旅途中漂泊的人心中愁绪纷扰而难以平静。 岭外悲荒角,楼头急远砧。 山岭之外荒凉之地,楼上急促地传来远地传来的捣衣声。 浮踪浑未定,何处达乡音。 我漂泊不定的行踪,不知何处才能找到家乡的熟悉声音? 赏析:
【注释】: 每:常常;鹅湖叟:即张九龄,曾任太子宾客、秘书监等职,故称。吟:读。我诗:指张九龄的《感遇》诗。 环溪:环绕着溪流。竹色:竹林的颜色。梅枝:梅花。 梦去:梦醒后离去。三年远:三年前离别。书来:收到书信。万里迟:相隔遥远。 珠浦:水边地名。 末夕:傍晚。照相思:照耀着我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诗。开头两句是说作者每想起张九龄,就常常去寻他的诗读,他住在溪边的山中
这首诗是顾宪之写给朋友的,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情怀念。以下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还忆别时柳,临风长短条。 - 诗句释义:回想当年分别时的景象,那时的柳树随风摇曳,长长短短的枝条。 - 关键词注释:别时(指与友离别时),柳(代表春天的象征,常被用来表达离别之情),长短条(形容柳树枝条随风摇摆的样子)。 - 赏析:诗人用“还忆别时柳”来回忆与故人分别的情景,通过柳树的长长短短来描绘当时的氛围
【注释】1. 细草穿阶长:小草从台阶上穿过。长:长出。2. 流莺选树还:飞来飞去的黄莺在树梢上选择地方停歇。3. 磬远落僧关:远处传来了敲磬的声音,僧人在关门。4. 积雨催春老:连绵不断的春雨催促着春天老去。5. 无求意自闲:《庄子·逍遥游》中有:“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意指超脱世俗名利,无欲则自然闲适。 【赏析】 这是诗人晚年隐居在江西的庐山时所作。首联写景,颔联写情,颈联写声
昭江口送马山人入罗浮江流划百蛮,一棹历千山。 落日苍无际,行人去不还。 注释:昭江指的是珠江,昭江口是珠江进入南海的入口,这里指岭南地区。百蛮是指岭南地区百越民族,这里泛指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一棹是船桨的意思,历千山是历经千山万水。落日苍无际是夕阳无限好,但是没有看到归期的意思。行人去不还意思是说朋友离开后就没有回来的可能了。暮云荒野戌,寒树惨离颜。注释:暮云荒野戍是傍晚时分,在荒野上戍守的军队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草色一庭荒,萧条孤影凉。 - “草色”描绘了庭院中草木的荒芜景象,暗示着春天已逝,万物凋零。 - “萧条”形容环境显得凄凉,没有生机。 - “孤影凉”则描绘了一个身影孤独地站在庭院中,感受着寒冷与寂寞。 2. 闻蛩难就寐,对月辄思乡。 - “闻蛩”是指听到了蟋蟀的声音,这是典型的春末夏初时节的自然现象。 - “难就寐”意味着难以入睡,可能是因为思绪纷乱或怀念家乡。 -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步入山中逢故人话 - 踏入山林,遇到老朋友交谈。 2. 六年衰鬓客,万里返江乡 - 已经六年时间在外漂泊,现在终于回到了故乡。 3. 旧宅多萧索,相知系老苍 - 老家的房屋显得荒凉冷清,与老朋友相聚,倍感亲切。 4. 初言愁屡别,复道岁频荒 - 初次见面时,就多次离别;再次见面时,又感叹岁月蹉跎。 5. 落木喧寒野,山山下夕阳 - 树林中落叶声声,寒风吹过荒野
【注释】 1. 登茅峰清溪至岭半返余与燮公跨绝顶望湖向晚送至山下石桥别:在茅峰上流过的清水溪流,到达山岭的一半时我返回。我和燮公一起攀登到山峰的顶端,眺望着湖泊在傍晚时分的景象,一直送我们到了山下的石桥处分手。 2. 谁堪霞举阻危艰,一振豪情绝岭攀:谁能承受住那霞光举起时的艰难险阻,振奋豪情独自攀登到高高的山峰。“霞举”指朝霞映照。“霞举”,这里指朝霞映照,也暗指作者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