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鸣雷
诗句如下: 闲云两三片,各自东西飞。昨日庐山出,今朝湓浦归。 译文如下: 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云朵,像是随意散落的两三个小团块,它们在空中飘来荡去,向着各自不同的方向飞翔。曾经它们从遥远的庐山升起,如今又随着江水漂流到湓浦这个地方。 赏析如下: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诗人用“闲云”作为画面的主题,展现了云朵的无拘无束和变幻无常。首句“闲云两三片”,便给人一种轻盈、悠闲的感觉
【注释】 彭蠡门:山名,在今江西鄱阳北。万木一时暝:万木同时被黑暗笼罩。暝,同“冥”。众峰倦无声:众山峰上寂静而没有声响。惟馀满湖月,半夜向山明:只有满湖的月亮映照着山,直到半夜还明亮如初。向:对着。 【赏析】 诗人夜宿于彭蠡门外,面对满天星斗与群山,他感到大自然的美,并由此产生了一种愉悦、宁静和恬然自足的心情。诗中描绘的是一幅幽静清丽的水墨山水画。 首句写夜色降临,万木都沐浴在一片黑暗之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江景色图。诗的起句“柳岸春寒亦泊舟”,点出了时间是春天,地点是春江之滨。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但细细品味,却有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第二句“春风江上影悠悠”,描绘的是江上的倒影。春风拂过江面,使得江面上泛起层层涟漪,仿佛是一幅巨大的画卷。而那江面上的倒影,又宛如一位舞者在江面上翩翩起舞,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 第三句“不知几处猿啼树”,描绘的是猿啼声
【注释】 残钟山半寺,僧在隔溪回。 夜投山寺宿:我来到一座寺庙投宿。残钟:寺院中发出的声音。 问我何方客,能为清夜来。 山寺的僧人问我是从哪里来的客人,能否在这静寂的夜晚里来此一宿?何方客:什么地方的客人。 坐禅移漏转,示法举灯开。 我在打坐时,时间悄然流逝,不知不觉中天已破晓;师傅们用灯火来传授佛法。坐禅:打坐修炼。禅:禅宗,佛教宗派之一,指参禅。漏:古代计时器,漏壶中的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注释:我卧在床上听秋风吹动水面,在秋天的池边。那画角声是谁吹奏出来的?好像玉门关老将正在吹奏,呜呜咽咽上楼时。 赏析:此诗写秋夜闻角,抒发了征人在边地的思乡之情。前二句写秋夜闻角,后两句写秋夜闻角的原因。全诗用词简练,意境幽远
这首诗名为《元旦访离公不值》,由明朝的王鸣雷创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元旦这一天前往拜访一位名叫“离公”的朋友,却未见到其人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因故未能如愿的遗憾情绪。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的详细解释: - 第1句:无由拜兰若,犹阻说年新。 - 译文:无法拜访寺庙,仍然阻挡着新年的消息。 - 注释:无由指的是无法有办法、没有机会,拜兰若是指拜访寺院,犹为表示依然,说年新是指新年的信息。 - 赏析
【注释】 九江:即指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江口钓鱼湾:指长江入鄱阳湖的河口处。柴门:用树枝等编成的篱笆,为农家门户的一种形式。阙下:皇宫内,借指朝廷。疏去:向皇帝上疏。城中十日卖文还:京城里十天时间就卖了文章回来。天寒:天气寒冷。燕子:候鸟,每年春季从南方飞回北方筑巢,到冬天再迁往南方,所以这里借指诗人自己。巢深屋:指作者的家乡,因为作者曾长期隐居乡间。桃花:此处指春天的景色。七岩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沛中怀古》。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1. 花傍高楼日傍杨,帝家居处本无方。 释义:花簇拥着高楼,太阳照耀着杨柳,皇帝的家宅原本无处可寻。 译文:花朵围绕着高楼,阳光照耀着杨柳,皇帝的住所原本无法确定。 2. 一州亦属君臣地,大统宁分父母乡。 释义:整个州郡都属于君臣之地,大统一的时候也不分割父母的家乡。 译文:整个州郡都被视为臣子和君主的领土
山居 长夏溪行独有谁,溪前明月坐吟诗。 花开世上僧先觉,果熟林中鸟独知。 过水防龙深处起,卧山忆鹿病时饥。 从今应得闲无事,白发一回乌一丝。 注释: - 长夏:指夏天。 - 行:行走。 - 独有谁:独自是谁。 - 吟诗:吟诵诗歌。 - 花开:花开在世界上。 - 僧先觉:僧人比一般人早觉悟。 - 果熟:果实成熟。 - 卧山:躺在山里。 - 过水:经过水边。 - 防龙:防备龙的出现。 - 卧山忆鹿
暮秋江上书所见 生后浮名过耳轮,烟霞漠漠悟前身。 鱼心怯浪空惊水,马眼临秋不怕尘。 海上偶逢山上叟,黑头相送白头人。 那堪晚节催篱菊,一夜霜风雁路新。 译文: 在秋天的江上看到一些景象让我感到惊讶,生后浮名如过耳之轮,烟霞茫茫中我仿佛领悟了前生之事。 鱼儿因害怕浪花而惊慌失措,马儿却勇敢地面对秋风,不畏尘埃。 偶然在海上遇到一位山野老人,他白发苍苍,却依然保持着年轻时的容颜和精神,令人感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