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正
罗衣不怯晓寒侵,山寺追陪五马临。 总是龙山遗俗会,须知鸡黍故人心。 归田莫待桑榆晚,为客应惭岁月深。 寄语西风休落帽,孟嘉头已不胜簪。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岳正的《南山登高和周太守韵·其二》。诗中描绘了作者在南山登高的场景,以及与周太守的交流。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注释】 致仕:辞官。戏作:即兴之作。云山:指自然景观。供诗料:为诗人提供了写诗的素材。花鸟:泛指花草树木。随时换乐歌:《诗经》中多用“乐”来表示音乐,如《小雅·鹿鸣》中的“四牡騑騑,六辔如琴”,这里指随处可以听到美妙的歌声。若说不贪谁肯信:如果说我不贪恋世俗之财,又有谁能相信呢?世间:指人间。此色:指这些美好的东西。我偏多:偏指自己偏爱这些美好的东西。 【赏析】
【注释】 ①中书:即尚书,是中央官署。②家庆:指何中书的封邑。③斑衣:古时皇帝赐给有特殊功勋的人的礼服。④五色新裁玉殿云:指用五种色彩制成的新衣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送别好友何中书归省(归家探亲)时所写,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感情。 首句“外史兰台早策勋”,点明何中书的出身和地位,他出身于兰台外史之门,是早有功勋的,所以才能被帝召入宫中拜受封君之命。“兰台”一词,既表明了他的高贵身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题目为“送周廷粲起复知饶州”。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和赏析: 1. 忆昔同探杏花春,相逢半是惜春人。 注释:回忆起我们曾经一起探寻春天的美景,但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叹息春天的短暂美好。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感伤。通过对比“探春”与“惜春”,诗人展现了对春天的无限留恋以及时光流逝带来的遗憾。 2.
【注释】 三仕:多次出仕。公养科:即科举考试,是古代选拔官吏的考试。情在:指自己有感情。奈尔:犹奈何。人间富贵:世俗的富贵。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多次出仕是为了报答国家的恩遇,而其中的真情实感却是由我自己产生的。自从我忘却了功名富贵,回到家乡之后,面对人间的富贵荣华又有何用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归隐后所作。他以“漫吟”的形式,抒发了自己不为权贵所动,甘心淡泊的人生态度。
南山登高和周太守韵 其三无奈闲愁万种侵,重阳况在客中临。 至今人爱登高节,自古谁知赏菊心。 齐州山河悲感后,楚泽台榭草莱深。 未能免俗聊随俗,也把茱萸上鬓簪。 注释: 无奈闲愁万种侵:无法排遣的烦闷愁绪像万种一样侵蚀着自己。 重阳况在客中临:重阳节的时候,我依然在异乡作客。况,何况,况且。 至今人爱登高节:至今人们还喜欢登高这个习俗。 自古谁知赏菊心:自古以来又有谁知道欣赏菊花的心情呢?
【注释】 漫吟三绝 其一: (1)机于倚伏:指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机,机杼,织布时用来引纬的木制工具。 (2)由我由天:意谓此理是人可以掌握的,也是天可以决定的。 【译文】 懂得事物的消长规律,知道时间的先后次序: 这道理世人谁能够理解?要知道是由我自己和上天来决定。 【赏析】 《漫吟三绝》,即《漫兴三首》,是作者自编的一组诗。其内容大多抒发了作者的感慨,反映了他当时的生活状况及思想感情。
【注释】 道心:佛教语,指修行者的内心。祗(qī)与:只是。静相宜:适宜安静的环境。营:筑巢。鱼钥:锁着门的钥匙。防:防备。闲门闭早:关门早一些。启关迟:开门晚一些。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燕子在安静的环境中筑巢,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后两句写夜晚歌舞喧闹,却把门关上得晚一些,显得有些不自然。全诗通过燕子筑巢与闭门的对比
这首诗的标题是《四皓图·其一》,作者是明朝的岳正。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祖龙:指秦始皇,这里用“祖”字来称呼秦始皇,因为秦始皇自称“始皇帝”,这里的“祖”是对秦始皇的一种尊称。 - 长策:长远的计划或策略。 - 图:谋划,计划。 - 空筑长城:白白地建造长城,表示没有实际意义,只是为了防御而建。 - 远备胡:远离边境,防备匈奴等游牧民族的侵扰。 - 四老朝廷
【注释】: 谢世纷:指辞官归隐。 百年劳逸喜平分:人生在世,劳累和安逸是各占一半的。 先生:此处作者自称。 去与青山管白云:意思是说,我离开官场后,就象管束白云、青山一样自由自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辞官归隐后所作。诗中以“五十”和“百岁”相对比,说明自己对仕途生涯的厌倦之情;又以“劳逸”相对比,表明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表达了诗人辞官归隐后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