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澄中
《初晴张蓬海石门兄弟过荷堤》 注释: 1. 初晴张蓬海石门兄弟过荷堤:初晴,天气晴朗。张蓬海,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伴。石门,地名或地标。兄弟指作者和朋友们。过荷堤,走过荷叶上的小道。 2. 远来踏草烟,须眉带秋色:远处踏着草丛中升起的烟雾,胡须眉毛都染上了秋天的颜色。 3. 村村改旧容,始知风雨力:村庄村庄改变了旧时的容貌,才知道风雨的威力。 4. 俯仰剩此亭,高天为我德:俯视仰看
【诗句释义】 秋风塞外来,吹我燕山树。 草色青以苍,中有还乡路。 昨岁京洛尘,与君始相遇。 抗怀见古人,论文表情愫。 行世互箴规,常恐多谬误。 脂车感明发,告别一何遽。 君有垂白亲,倚闾愁日暮。 人生天地间,孝友非细故。 挽绥即送行,欲去屡回顾。 去去感人情,壮年乃孺慕。 【译文】 秋风从塞外吹来,吹过燕山的树木。 草色青而苍,是回家的路。 去年在京城洛阳尘埃中相遇,与你初次相识。 心怀感慨
寄龙标施秉 醉里谁堪忆故乡,春风万里共垂杨。衡阳南去无征雁,何处青山是夜郎。 译文: 在醉酒的夜晚,谁能忍受对故乡的思念?春风万里,仿佛与垂杨柳相伴。衡阳向南而去,看不到归来的大雁,哪里的青山才是夜郎呢?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李澄中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首句“醉里谁堪忆故乡”直接点题,表明诗人在醉酒之中,不禁回忆起远方的家乡。次句“春风万里共垂杨”
【注释】 (1)送学士张敦复先生假归枞阳:作者送别张敦复学士假回枞阳。 (2)休沐:指官员休息的休假日。成归计:决定好回家的计划。 (3)离心:指离别时依依不舍之情。落花:形容春光已逝,花儿凋零。 (4)几年依日月:指几年来朝夕相处。 (5)烟霞:喻指山水风光,意指隐居之地。 (6)树里江帆隐:在树林里看不到江上的船帆。 (7)驿路斜:驿路曲折,指山间小道。 (8)怀友梦:怀念朋友的梦境。
七夕:七夕节 吴志伊:即吴伟业(1602—1672)。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明崇祯三年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国子监祭酒。明亡后归隐,以著述为事,与侯方域、冒襄并称“南雷三友”。 检讨见过小饮:在吴伟业任翰林院检讨期间,曾因公事出使山东济南府。在赴济南途中经过家乡苏州时,当地县令为他举行了一个小型的送别宴会,他应邀参加并饮酒。 终朝:整天。 凉风:清凉的风。竹扉
【解析】 题干要求分析诗句的大意并写出译文,最后是赏析。解答此题,要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然后进行翻译和概括,最后进行赏析。 “别后桃花几遍开”:别离之后,桃花已经盛开了几次。 “旧题石壁长莓苔”:曾经题写在石壁上的诗词,现在都被莓苔覆盖了。 “屋梁月落天南北”:屋子的屋顶上的月亮落下,天色已经偏南偏北。 “山路云深梦往来”:山路云雾缭绕,我常常在梦中往返于山路上。 “幽洞尚留寻胜屐”
樯上一乌啼,灯明两岸齐。 星垂古岘口,月照大江西。 地险分南北,时平罢鼓鼙。 儿童清夜里,还唱《白铜鞮》
香台高拥万山平,无数烟云绕涧生。 杯底岚光浮太华,檐前秋色挂昆明。 空馀战垒悲戎马,似有霜风动石鲸。 我醉欲留归路晚,满湖鸥鹭棹歌声
草色青青夜未霜,天涯不信是重阳。 拟将杯酒浇枫叶,况有箫声绕石梁。 涧曲自应红雨润,洞虚时见白云藏。 秋风鸿雁无消息,何处登高望故乡
空山雨气散新秋,匹马王程不少留。 怪尔声声行不得,七千里外过沅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