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献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挽陈淡交先生”为题,表达了对陈淡交先生的深情追思和不舍之情。首联写与同门的师生之谊;颔联写离别时的痛苦;颈联写其一生所追求的功名;尾联写悼念之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答案】 ①承师受业:拜老师学习,接受老师的教诲。 ②忆:回忆。③如水之交:形容朋友关系密切。④鸰原:指兄弟之间,也泛指兄弟。⑤鵩舍(qiǎo shè):《诗.小雅.四月》篇中有“维鹊有巢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1. 假馆惭何补: - 假馆:临时住宿。 - 惭何补:感到惭愧,不知如何补充。 - 注释:诗人因临时住宿感到不安,不知道如何补偿主人(赵秋晓)。 2. 叨邻卜偶从: - 叨:谦辞,表示自谦。 - 卜偶从:选择与赵秋晓为邻。 - 注释:诗人因为暂时的居住,选择与赵秋晓为邻。 3. 灯曾分夜读: - 灯:指油灯或蜡烛。 - 分夜读:晚上分用油灯阅读。 - 注释
诗句逐句释义及赏析 1. 挽陈月桥 解释: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陈月桥的哀悼之词。 2. 先生仙去上青冥 解释: “先生”是对陈月桥的一种尊称,表示对其深厚的敬意和怀念。“仙去上青冥”形容陈月桥去世后如同升上了天空,进入了神仙的境界,暗示其高尚的品德和不凡的才华。 3. 收拾华词付六丁 注释: 六丁是古代神话中能移山的神力之一,此处用来形容陈月桥生前创作的诗歌具有超凡的魔力和力量
挽赵秋晓 净觉草未宿,先生复踵之。 百年几英特,三载两凋萎。 此去无欢日,重逢有梦时。 向来觞咏地,衰柳带斜晖。 注释: 1. 净觉草未宿:净觉草还未完全枯萎,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 2. 先生复踵之:先生的足迹再次踏过了这片土地。 3. 百年几英特:百年间能有几个人能够英明特出。 4. 三载两凋萎:三年里已经有两次失去了生机。 5. 此去无欢日:分别之际没有欢乐的日子。 6.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元稹(779-831)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与白居易并称为“元白”,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其诗作以题材新颖、语言通俗、风格清新而著称。这首诗名为《挽赵秋晓》,通过描绘赵秋晓的一生,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其生平的怀念之情。 诗句释义: 1. 父子龙门客:指的是赵秋晓和他的家族,赵秋晓的父亲是唐朝时期的名士,而他自己则是唐朝文学家、书法家,被誉为“龙门四杰”之一
【注释】 1. 岭海:岭南地区,泛指中国南部沿海地区。 2. 英游少:英华之气(英才的灵气)稀少。 3. 诗书旺气衰:诗书之学兴盛的气象已经衰落。 4. 先生今不起:指的是赵秋晓先生去世,无法再为世人授课了。 5. 后死竟安归:后人死后又该如何归去呢? 6. 文曲星:中国古代神话中主管文运和科举的星宿之一。 7. 灵光赋又非:形容赵秋晓的诗词才华已不再像往昔般辉煌。 8. 儒宗真可憾
承师受业忆同门,如水之交昔有年。 痛哭鸰原情未已,徘徊鵩舍意凄然。 功名早领贤书荐,世业由来家学传。 硕德晨星嗟已矣,试编遗稿泪潸涟
先生仙去上青冥,收拾华词付六丁。 遗像堂堂千古月,名公落落几晨星。 文章有子传灯印,学校无人属典型。 公论权衡嗟已矣,兴言及此涕交零
黎献并非宋代诗人,而是元代诗人。黎献,字子文,号拙翁,是元代东莞(今属广东)人。他是一位在元末明初活跃的诗人,与宋诗风格不同,因此被归类在元诗之中。 黎献的生平经历和作品风格体现了元代文人的特色。黎献自幼接受儒家教育,弱冠之年便授徒讲学,他的诗歌多反映当时社会的现实和文人的生活状态。他的诗歌创作主要遵循朱熹的白鹿规为教,这一教学法强调诗词要表达作者的情感,以及传达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
黎献并非宋代诗人,而是元代诗人。黎献,字子文,号拙翁,是元代东莞(今属广东)人。他是一位在元末明初活跃的诗人,与宋诗风格不同,因此被归类在元诗之中。 黎献的生平经历和作品风格体现了元代文人的特色。黎献自幼接受儒家教育,弱冠之年便授徒讲学,他的诗歌多反映当时社会的现实和文人的生活状态。他的诗歌创作主要遵循朱熹的白鹿规为教,这一教学法强调诗词要表达作者的情感,以及传达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