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京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时,需要逐句对诗歌进行赏析,并结合全诗的内容理解其思想情感。“朔风连日吼西郊”,朔风指的是北风,连天怒吼,形容风势很大,呼啸不止,这里指北方边关。“西郊”指的是长安西北角的曲江池,是唐朝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对酒频惊屋卷茅”,频频举起酒杯,看到屋檐上的茅草被风吹卷了起来,感叹岁月易逝,人生易老。“异地关河悲客况,暮年肝胆向贫交”
【诗句释义】 1. 薄暝(mò biǎo)疏钟(shū zhōng):薄暮时分。薄暝,指傍晚天色渐暗。 2. 岭头:山的高处或山顶。 3. 住山梦好经三宿:住在山上,做了个美好的梦境,连续住了三夜。 4. 看月光圆到九分:看到月圆了,但月亮没有完全圆,有九分圆。 5. 天淡银河涵水气:天渐渐昏暗,银河被夜色所映衬,像笼罩着一层薄雾。 6. 江平冰縠织波纹:江面平静如镜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答题时要先写出诗句,然后翻译,最后写出赏析。具体到本题,首先要注意诗句的格式。本诗共八句,每句五言,前四句为一联,后四句为一联;其次要注意诗句的意思。如首联“亭敞北风大,高秋气近冬”,意思是亭子宽敞,北风刮得很大,高秋天气接近冬天了
【解析】 此诗首联写登楼所见,雁影翻飞,落日映照,客游人倚栏徘徊;颔联写登临北固,俯瞰江山,感叹时运不济,棋局争雄,光阴如梭,酒杯催尽。颈联写战乱后荒凉之景,万井人烟衰败不堪,百年战事使大地荒芜,草木不生。尾联写秋日残阳西下,归路漫漫,高城之上画角声声悲切。全诗意境凄迷,情感沉郁,风格沉郁悲壮。 【答案】 译文: 大雁排成一行,飞过天边,夕阳在远处缓缓落下。登上北固楼上,眺望着辽阔的江山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未许闲身卧薜萝,风尘青鬓付蹉跎。 - 注释: 不允许我闲适地躺在薜荔和萝藦之间。 - 译文: 不让我在风尘中消磨我的青丝。 -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未许"意味着不允许,"薛萝"是古代诗人常用来象征隐居或遁世的意象。"风尘青鬓"则暗示了诗人由于长时间在政治环境中生活,导致头发变白,与早年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变。 2. 故枝近日悲三匝
【注释】 1. 舟宿:在船上住宿。 2. 成:成为,形成。 3. 尚:仍然,还。 4. 晓烟:早晨的雾气。 5. 孤塔:一座孤零零的塔。 6. 定心:指心安理得、心神不乱。 7. 家书:家信。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旅居他乡之时。首联“舟宿成吾懒,推篷尚拥衾”,写舟中夜宿时的情景。诗人乘船漂泊,身在旅途之中,自然难免有些懒散。然而,他仍要勉强地撑开船篷,盖好被褥,这大概也是为了保持自己的清白吧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内容和思想情感来分析。“登金山塔”一诗写于元贞二年(1296),是作者被贬谪为潮州路儒学官时所作。诗人面对壮丽的江山,抒发了强烈的怀乡之情。“半空月忽住,陡觉下方浮”,这两句是写登上金山寺之巅,俯瞰江上景色,顿觉天地开阔、上下无际。“白浪连山走,青天入海流”,写江面上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要把山都吞没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解答时一般要从主题(思想内容)、意境(景物的描写)、修辞(修饰手法)等角度分析作答。解答时,先解释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注释进行分析,注意要抓住重点词分析概括。此诗前四句写送程知越州的情景,“剸繁从古籍才良”“一麾偃息专方面,千骑雍容过故乡”表现了诗人对程知越州的赞许和鼓励;后四句写程知越州归来时受到朝野人士的热烈欢迎
今夕天风爽,吹余到十洲。 瑶台孤岛夜,银汉半轮秋。 潮响龙移窟,江明鹊起楼。 凭栏星斗近,指点说牵牛。
住世凭何术,遥遥到百年。 数君强仕日,还在乱离前。 地老千头橘,囊存万历钱。 儿孙满阡陌,都种白沙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