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辩
【注释】柱枷:用木头制成的枷锁。异支策:不同寻常的枷锁。擎(qiāng)枷:用手支撑着枷。椐(rú)梧:梧桐树,古人常用来做手杖。滥吹竽:比喻没有真本领而混在人中间充数。 【赏析】这首诗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本领却冒充有本领的人。诗中以“拄”和“撑”为关键词。“柱”指木制枷锁,“撑”即“擎”,指用手支撑着的枷。“异支策”、“擎枷非椐梧”,意谓这副与一般不同的枷锁,不是用梧桐木做的,而是用了别的材料
注释:道士啊你要仔细倾听,僧人要赠言你的话:鸿鹄高飞远逝了,燕雀只能空自喧闹。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寓言诗,借鸿鹄和燕雀的比喻表达了诗人自己对名利场中人们行为的讽刺。诗人以鸿鹄高飞远逝来暗示那些追求高远目标的人,而以燕雀徒自喧来暗示那些在名利场上虚度年华的人。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富有哲理性
【注释】: 槁木——枯死的木头。喻人或物已死,不可复生。 重(chóng)——再次。 死灰——烧成灰的火。喻已死者。 田甲尿——田甲,战国时齐国人。因与齐相晏子有隙,逃奔他国。后其臣将叛变,田甲以尿涂面,欲以媚仇人,被晏子识破,乃烹而杀之。 酷吏——指汉代的张汤、杜延年、王章等执法严酷之人。 悬——挂起,悬挂。 赏析: 此诗首句“槁木犹应重”,用《庄子》中“枯木逢春再发新芽”的典故
注释:蜀地已经衰败,窃取了道士的称号。自己的角已经被摧折,又何必要发出声音呢?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贬官后写的。他讽刺那些窃据高位,自命不凡的人,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愤懑。诗中的“区区蜀地老,窃号道门英”,用蜀地的衰败来反衬出作者自己的不得意;"已摧头上角,何用口中鸣"两句,则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感叹以及对自我价值的怀疑
注释:老子的《道德经》我还没有研读,庄周的《庄子》我也没有翻阅。头上戴着像死谷那样的东西,就像钝头啄木鸟一样。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学习态度的态度。诗的前两句是诗人对道家思想的一种讽刺,认为道家的学问深不可测,而自己尚未有所领悟,无法真正理解和运用。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学习态度的反思,认为自己虽然在表面上看起来很勤奋,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去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这种自嘲式的批评
闻君来蜀道,蜀道信为难。 何不乘凫游帝里,翻被枷项入长安。
老子两卷本未研寻,庄生七篇何曾披读? 头戴死谷皮,欲似钝啄木。
槁木犹应重,死灰方未然。 既逢田甲尿,仍遭酷吏悬。
灵辩,姓安氏,襄阳人。 年十五出家,精习三论大乘诸经。 龙朔二年为大慈恩寺沙门,后在西明寺译经,未详所终。 诗七首。 (《全唐诗》无灵辩诗,兹依《集古今佛道论衡》及《宋高僧传》卷四《唐京师西明寺圆测传》录事迹)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