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焘
【注释】 唐:唐朝。寺:寺庙。晋: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公元265年-420年,由司马氏所建。僧:和尚。 【赏析】 首二句写景,是诗人对唐日寺和晋时僧的回忆。“断碑”是说唐日寺的碑已残破不全,“遗像”是说晋时僧的石刻像也早已消失。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现了历史的沧桑变化,以及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后两句写情,抒发了诗人对于过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注释: 山环绕一座城市,里面藏着几座寺庙,江流连着两条大河,将一只小舟送向远方。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山水画卷,画面上,群山环抱着一座宁静的城市,城市的周围有数座古寺,它们静静地坐落在群山之中,与周围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而一条清澈的江水从城市的一侧流过,江水的另一侧则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在这条江面上,一只孤独的小舟正在缓缓前行,仿佛是在寻找着自己的归宿。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
【注释】 制胜楼:在成都,为唐玄宗所建。 容台:即望仙楼,在成都市南郊。 相思相望几登楼:思念的人在远方望着我登上高楼眺望。 路长久叹音尘绝:路途遥远而书信断绝。 事变还惊岁月流:世事变化无常,令人震惊。 合侍钧天终雅奏:应当在一起享受美好的音乐。 却穿巴峡看横舟:却又穿过三峡去欣赏行舟。 欲酬嘉惠须新语:想要报答朝廷的恩惠,必须用新意来说话。 老觉枯肠不奈搜:年岁已高,感到精力枯竭了
【注释】 拥翠楼:在江西铅山,是陆游的别墅。 淳熙元年九月:陆游52岁时。 菊未落英梅破蕊:菊花未开,梅花已经开放了。 地瘴物失时:土地潮湿多雾,植物生长不好。 太蚤(zǎo):过早,这里指春天太早。 苦迟:过晚,这里指秋天太晚。 九华:庐山的别称。 【译文】 淳熙元年九月尾,菊花没有开花梅花已开放。 从来两美难必合,今天忽得此一笑喜。 人言土地潮湿植物不能生长,进忌得太早退忌得太晚。
《观施氏芍药呈同游者》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怪底吹残万点红,馀妍都在此花中。 攀枝未许风流尽,振袂还知结习空。 杳杳人谁赠南园,菲菲身恐堕仙宫。 乞将新雨酬佳丽,始信青春不负公。 注释与赏析: 注释: 1. 怪底:奇怪,诧异。 2. 吹残万点红:风吹落花瓣,如同万点红色。 3. 馀妍:剩余的美态。 4. 此花中:指这朵花。 5. 风风流:风姿绰约的样子
水中之月不可取, 收揽结成湖上亭。 天光沉沉射虚白,夜色耿耿含空青。 朅来穷冬所见异,但有破块黏枯萍。 吾心皎洁竟何似,本自无物谁当铭。 译文: 水中之月不可取, 收揽结成湖上亭。 注释: - 信相院水月亭:《成都文类》中描述的一处景观。 - 水中之月:比喻无法触及的事物。 - 收揽结成湖上亭:用实际行动将难以取得的东西变为可触之物。 - 天光沉沉射虚白:天空中的月光倾洒在水面上
【注释】:蓬莱,指传说中的仙山。 【赏析】:此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诗人登上高楼,远眺云天,只见十洲三岛,犹如人间仙境,使人神游其中,浮想联翩,不禁为这美好的境界所陶醉。全诗以高度的凝练和优美的想象,勾画出一幅瑰丽神奇的仙境图,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深情。 译文: 登上高楼向远处眺望,只见十洲三岛宛如神仙居住的蓬莱仙境
升元古寺宝灵珠,照影东西与众殊。 本为仁皇贲潜府,岂知今日镇留都。 注释: 1. 升元古寺:指的是升元寺这座古老的寺庙,是李焘的家乡所在地,也是他诗作中提到的重要景点之一。 2. 宝灵珠:比喻升元寺像一颗珍贵的宝物,充满灵气和活力。 3. 照影东西:指升元寺在日出日落的时候,寺庙的影子会映照在东西两侧,形成独特的美景。 4. 贲潜府:指古代帝王的私人府邸,这里用来暗示升元寺曾经是皇家的住所。
注释:瓦房如同案几一样平展,金仙紧闭门窗遮挡光景。 赏析:诗人描绘了自己家宅的幽静,以“瓦屋如案平”形容其平展,“金仙閟光景”,则是指金仙紧闭门窗,不让外人窥视,从而营造出一种静谧、神秘的氛围。整幅画面充满了神秘色彩,引人遐想
【注释】长生观:指道家修炼的场所,多在山间。成家:结庐而居。得将军:得到将军的赏识和重用。如越大夫蠡:意谓像越国的大夫范蠡一样。功成拂衣去:功成名就后辞去官职。智囊:即“智囊团”,喻指有智谋的人或集团。 【赏析】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通过描写一位得将军赏识、功成辞官而去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首句写这位隐士得到将军的赏识,第二句写他功成名就之后辞去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