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祖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作,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手法及思想情感等,考生作答时要么知道诗句的意思,要么能体悟作者的心情,并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此题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是单项选择题,考生答题时要注意正误的区分。题干要求“赏析”
【注释】 瑞霭:祥云。太宫:指皇帝的宫殿。静跸:皇帝在出巡时所乘的车驾上不击鼓,以示肃静。卫士传呼御座来:卫士大声呼喊“皇上来了”之类的话以引起众人注意。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皇帝车驾回宫的情景。首句写皇帝的车驾和随从人员,次句写皇帝回宫,第三句描绘皇帝车驾经过时的场面,最后一句是说卫士大声呼喊“皇上来了”,引起众人注意。全诗语言简练而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
诗句释义: 1. 壮心如铁气填膺,万里中原尚虏尘。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用“壮心如铁”形容自己的雄心壮志,而“气填膺”则形象地描绘了心中充满忧虑和不安的情绪。 2. 一枕西风两行泪,封疆谁是死绥人。 -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面对国家危难时的悲伤心情,“一枕西风两行泪”形容诗人在夜晚辗转反侧、思念故乡的情景,泪水沾湿枕巾;而“封疆谁是死绥人”则是说,在这个动荡的时代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第1句:端门观习肆赦仪 - 解释:在端门观看皇帝举行赦免仪式。 - 关键词:端门、赦免、礼仪 - 赏析:端门是古代皇帝的正门,这里指的是皇帝在端门举行的赦免仪式
金殿重重昼不开,盘窠苍柏两行栽。 注释1:金殿——指的是皇宫中的金碧辉煌的宫殿。重重——形容宫殿众多,重叠。昼不开——白天不开放。盘窠——指盘根错节的洞穴,这里比喻宫殿内的空间或结构错综复杂。苍柏——指苍翠挺拔的柏树。两行栽——指两排柏树种植在一起。 角门东畔瞻宸几,仙仗曾迎翠辇来。 注释2:角门——古代宫殿的入口,通常有角状的门楼。东畔——指东方的位置,这里特指宫殿的东侧
羽书昨夜下长安,胡骑骎骎犯蜀关。 愁杀闺中年少妇,朝朝空望戍夫还。 注释:羽书:军情文书。昨夜,天刚亮时。胡骑:指吐蕃军队。骎骎(qīn):《诗经·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陟彼南山,言秣其马;薄言东南,维此安道?”毛传:“骎骎,疾也。”一说:“骎骎,马足声也。”犯:侵犯。闺中年少妇:年轻媳妇。朝朝:每天早晨。还:回来。赏析
【注释】蜀:指四川。交侵:互相侵犯,这里指两川相互攻伐。又:又作“有”。 【赏析】此诗为杜甫晚年流寓夔府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战乱频仍,国难日深的悲惨景象,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深厚感情。首联点题,叙写战乱之苦。颔联动笔写景,以浓墨重彩勾勒出一幅战火纷飞、烽火连天的图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激愤。颈联写云,借天象来暗喻国事。尾联写想,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和忧虑之情。 全诗语言质朴无华
注释:在绿树成荫的地方,建着一座危亭;那里充满了吉祥的气息。 红尘是世俗的尘世,这里指代世俗。 杜鹃啼出的地方,白云深处,一片红霞映衬着白云,宛如仙境中的美景。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太乙宫周围美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绿阴密处著危亭,佳气葱葱王武林”描绘了一幅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绿阴密布之处,建着一座高耸入云的危亭,亭中弥漫着吉祥的气息,仿佛是王侯贵族的府邸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宁静的夜晚,我独自行走在庭院里,没有打扰到任何人。我走过内门前,听到一声唱彻连珠喏的声音,这声音清澈如碧月,响亮如朱栏。我站在绿柳边,看着月亮。 译文如下: 静夜孤灯人未眠,等闲行过内门前。 - 静夜孤灯: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夜晚,灯光明亮而孤独。 - 人未眠:暗示着诗人独自一人,没有其他人陪伴。 - 等闲行过:表示诗人轻松地走过了内门。 - 内门:通常指家门或者内院的门。
湖上其一 长安三月又三日,绣毂狨鞍富贵家。 笙鼓喧天兰棹稳,卖花声里夕阳斜。 注释: - 长安三月又三日:指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三月》一诗中的“长安三月已向晚,落花飘零伤行客。”这里的长安,指的是唐代京都长安,这里借代诗人自己所在的杭州。 - 绣毂狨鞍:形容车辆装饰华美。狨鞍是马鞍的一种,通常由贵重的红色皮革制作而成,十分华贵。 - 笙鼓喧天:指演奏音乐的声音非常响亮,喧天是对喧嚣声音的形象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