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祖
【注释】 肆赦:《唐六典》中规定,每年正月十五日皇帝在宣政殿赐百官宴饮,称为“肆赦”,这是皇帝对大臣们一年来辛勤劳作的酬劳。 九重:指皇宫,也代指朝廷。 何事晴明一夕非:为何在这晴朗明媚的夜晚,皇帝却有不举行宴会的理由呢? 放:取消的意思。 坊乐:古代城内外各设市,称坊,设乐者以供人娱乐,所以叫坊乐。 归:返回的意思。 赏析: 首句“九重夙夜畏天威”中的“九重”指的是皇帝居住的地方,也泛指朝廷
【注释】回龙桥:在河南洛阳市,相传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望龙颜:仰望皇帝的面容。毅采英英:指皇帝威严刚强。神武:指皇帝的武功。何忧中国不尊安:指国家不会发生战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回龙桥上远望皇帝,对皇帝的威严和武功表示敬仰,并对其能为国家带来和平繁荣感到欣慰。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明堂观礼后所作,表达了他对皇帝的崇敬之情和对国家的忧虑。首句“回龙桥上望龙颜”,描绘了诗人站在回龙桥上
【注释】 1.尚书省:唐朝尚书省为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之总称。 2.中辛:唐时以干支纪年,中辛是唐高祖的年号。 3.㫝吉:唐高祖李渊的年号。 4.建斋坛:即在庙堂上设置祭坛。 5.前期誓百官:皇帝先向群臣宣布誓词。 6.尊祖敬宗:尊崇祖宗。 7.天子孝:表示皇帝的孝顺。 8.仪文莫作等闲看:表示礼仪制度不可轻易改变。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正月一日
星斗中天夜向晨,寸云不点月华明。 六飞过尽灯如昼,宫漏迟迟报五更。 注释:星星点缀在天空中,夜晚向黎明过渡,没有一丝云彩点缀,月亮的光辉依然明亮皎洁。皇帝的车队已经过去,整个宫廷里灯火通明如同白昼,宫中的时钟缓缓地滴答作响,报时到了凌晨五更。 赏析: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同祖的作品。诗中描绘了皇帝出巡的盛况,以及皇宫内外的繁华景象。首句“星斗中天夜向晨”描绘了天空中的星星与夜色交织的景象
【注释】 观景灵宫恭谢:在景灵宫举行祭祀典礼时,恭敬地感谢上天恩赐的福禄。 圣皇:指皇帝。 宗祀:古代帝王对祖先和天地山川等神灵的祭祀活动。 怀多福:心中充满福气。 更见:又看见。日光华:光明灿烂的阳光。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昱创作的《明堂观礼杂咏十三首·其一》的第一句。全诗如下: 明堂观礼杂咏十三首其一 观景灵宫恭谢 圣皇宗祀怀多福,恭谢回来看带花。 祝敔笙镛齐合奏,举头更见日光华。
诗句释义与译文: 天街夜行,风停云清更觉月明。千门绣幕间笑声歌声,如梦似幻。 御营巡检官走马夜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行走在天街上,直至天亮。 关键词注解: 1. 天街夜步:指夜间步行于皇宫的天街上,通常用于皇帝视察或处理政务。 2. 风不停云月更清:描述夜晚微风拂面,天空清澈,月光明亮。 3. 千门绣幕笑歌声:形容皇宫内众多门户,绣有精美图案,晚上灯火辉煌中,人们欢笑歌唱。 4.
【注释】 《明堂观礼杂咏十三首》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一首诗作。此诗为组诗中的第二首,描写了皇帝赦免罪犯的情景:两边黄幕护朱檐,中贵当头候卷帘。扶起金鸡争抢取,要教天表庶民瞻。 【赏析】 “明堂观礼”本指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正月上元节在大内观看百官演习礼仪。但此诗写的却是皇帝在端门观看赦免罪犯的仪式。诗题中的“观礼”与前面“明堂”相对应,而“杂咏”则表示作者所写诗歌并非专咏一事。
【注释】 车驾宿太庙:皇帝在太庙休息过夜。车驾,指皇帝的车马。宿,住宿,过夜。太庙,古代帝王或诸侯死后所建立的宗庙,是祭祀之所。金甲、重矛:这里指侍卫军装。金甲,黄色的军装,用金线缀边;重,重叠之意。内臣:宦官,皇宫中的近侍官员。阶前:台阶前。对仗:上下句字数相等,词义相对,如名词、动词相对,形容词和副词相对等。气英英:形容气势威武雄壮。巡更:巡逻,更替。场内:宫中庭院,泛指宫内的场所。知谁问
注释:青帷是青色的帷幕,朱簴是红色的栏杆,柳阴是柳树的阴凉处,玉磬是一种用玉石制成的打击乐器,金钟也是一种用金属制作的打击乐器。辇路是指皇帝乘坐的车马行进的道路,泥细细是指在道路上洒满了细沙。鸡竿是一种用于驱赶鸟雀的工具,揭处是揭开的意思,瑞云黄是指天空中出现了黄色的云彩。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明堂观礼时的热闹场面,以及人们对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美好祝愿。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细节描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作,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手法及思想情感等,考生作答时要么知道诗句的意思,要么能体悟作者的心情,并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此题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是单项选择题,考生答题时要注意正误的区分。题干要求“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