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翥
【注释】 强起:勉强起来。梳头,即梳理头发。坐,指在屋里坐着。窗明晚景新:窗外的景物显得十分清朗,傍晚时分的景象也显得很新鲜。生遭兵是劫:活着时遭遇了兵荒马乱的灾难。病与鬼为邻:生病躺在床上,和死去的人相依为邻。徒切未归身:徒然地感到悲伤,但又不能回到家乡。 【译文】 病中勉强起床梳洗,窗外景色显得格外清新。我遭受兵祸之难,疾病缠身就像鬼一样。田园农事废而不用,边疆战事频繁令人忧虑
【注释】 (1)蜕庵:僧人住的地方。 (2)百忧薰心:各种忧虑困扰着人的心灵。 (3)排遣:排除、消除。 (4)书舍:书房。 (5)僧舍:僧人的住所。 (6)心闲与静宜:心灵宁静,适宜读书。 (7)秃兔颖:指笔。秃,无毛之意。 (8)蠹虫蛀貂皮:比喻时间流逝,事物被侵蚀破坏。 (9)宦迹年劳见:官运通达时,足迹遍及各地。 (10)日历知:记录在日记中。 (11)未应同与俊
怀先陇 在京国留家已久,余生自怜。 一单如老衲,八十又新年。 义士心犹血,谗夫舌谩涎。 何时抱尊酒,哭向计峰前。 注释: 1. 怀先陇:指诗人怀念故乡的情愫。 2. 京国:指诗人所在的京城。 3. 余生:指剩下的生命。 4. 一单:指僧衣,这里比喻诗人自己。 5. 八十:指的是八十岁,即诗人的年龄。 6. 义士:指有正义感的人。 7. 谗夫:指诽谤他人的人。 8. 尊酒:指美酒。 9. 计峰
注释: 七月廿九日 此日的丑时刚到,京城中血流成河。 人们都知道上天有悔祸之意,但谁说国家无人? 胜气冲天如龙虎,沉动鬼神也难挡。 皇帝亲命大臣诏令,整夜在延春宫。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被流放至夔州时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以时间为线索,通过描绘战乱后的惨状,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注和同情。 首联“此丑今方殛,京城蹀血新”,描绘了战争结束后,京城中鲜血淋漓的景象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具体分析。本题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考生在作答时,首先需要将诗歌分为四小句,然后对每小句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 ①开尊:打开酒樽(指喝酒)向竹斋:到竹林中去。②家人更上寿:全家人为我祝寿。③凡事且宽怀:要放宽胸怀
注释: 四月十三日白丁驱上城,徒手不能兵。 斗将无人色,行涂多哭声。 惟将孔达解,竟遣夙沙烹。 满眼黄尘暮,悲风惨淡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四月十三日的所感,描绘了一个战争的场景。诗中通过“白丁”、“孔达”和“宿沙”等关键词,表达了战争中人民的苦难和无奈。诗人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刻画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悲哀。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自顾摧颓客,仍居寂寞滨。 - 【自顾】意指诗人独自面对自己的处境和心境。 - 【摧颓客】描绘了诗人颓废、失意的状态。 - 【仍居寂寞滨】表达了虽然身处困境,但诗人仍然选择居住在此,体现了他内心的坚持和不甘。 - 注释:诗人在孤独中反思自己的境遇,尽管生活困苦却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 2. 月佣奴谇少,岁计妇忧贫。 - 【月佣奴】指的是夜间的劳作或劳苦。 -
【注释】 1. 小小新斋阁:小小的新斋阁,是作者的住所。 2. 温温旧毾㲪:温暖的旧床榻。毾(wěi)㲪(fēi):草编的床席。 3. 精神全藉酒:全部的精神都寄托于酒。 4. 筋力半支藤:筋疲力尽,全靠藤杖支撑。 5. 蛰豸深坯户:蛰伏的动物深藏于屋中,比喻隐居。 6. 冥鸿巧避矰(zēnɡ):大雁善于利用天高云淡的时候飞翔,躲避弓箭手的捕捉。 7. 蒙头衲被底:蒙头盖被
【注释】 “蜕庵”即指诗人的住所,诗人以隐居生活为乐,所以自号蜕庵。“岁晏”是一年将尽的意思。“百忧薰心”是说诗人因世路艰难而忧心忡忡。“排遣”是排除、消除的意思,这里指诗人通过作诗来排遣忧思。“乃”是副词,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于是”、“才”,这里是强调诗人作诗的决心和行动。“五首”是数量词,指后面五句都是第一首的续句。 【赏析】 这是一首写诗人在岁末忧愁难遣的七言绝句。 开头两句写诗人的愁苦
【诗词原文】 湖海无穷事,风霜薄暮年。 客程淹白日,吾道信青天。 影自酬形赠,心宁爱目怜。 平生五字律,名在万人前。 【注释】 1. 湖海:泛指广阔的水域和广大的天地,常用来比喻广阔的视野和胸怀。 2. 风霜:比喻人生的艰难险阻或世事的变幻无常。 3. 暮年:晚年或中年时期,通常与人生晚期或经历世事变迁相联系。 4. 客程:旅途中的行程或生活。 5. 白日:这里可以理解为白天,也可以理解为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