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襄
以下是对《贫贱二首·其一》逐句的翻译: 身在秋湖天一角,岭猿洲雁亦相哀。 释义:我身处秋天的湖边,与天相接,岭上的猿啼声和洲上雁的叫声似乎都在相互哀叹。 他时相见柯山下,土锉芳薪煮芋魁。 释义:将来某日我们再相遇于柯山之下,那时我将用土锉(一种工具)把新鲜的香木炭用来烧芋头吃。 诗句注释: 1. 身在秋湖天一角:身在秋天的湖边,与天相接。 2. 岭猿洲雁亦相哀
注释:剡溪边的杏树枝头,有一只山雀在鸣叫。它飞来飞去,传述春的信息,声音多时了。 那杏花虽艳如脆红的朱樱,但似乎没有一丝力气。它禁不住东风的吹打,整天被吹得摇摇摆摆。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写春天杏花的生机勃勃和娇弱可怜。诗人以“三绝”为题,用拟人手法,赋予物以人的情感、行为、语言、动作。全篇构思精巧,富有情趣。首句“山杏枝头鹎鵊儿”,将“杏花”人格化,赋予它“杏花”的外形特点和“山杏”的特性
【译文】 修蛇细路困车牛,公事催人不自由。 欲到遥岑冷侵骨,寄声归雁莫来休。 【赏析】 《送李侍御之秦》是一首七律,诗中描绘的是诗人在送别友人时,心中对友人的不舍与牵挂。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泛剡溪 愁呵龟手冷摇鞭,乘兴来登访戴船。 解事篙师小鸣橹,恐惊寒雁入晴天。 注释: 泛:泛舟,泛舟于江上。 嗟:感叹词。 呵(hē):怒斥,斥责。 龟(jiū)手:龟甲,用竹片削成的桨,因形似龟壳,故称。 乘兴:乘着兴致。 访戴:寻访名士戴安道,即戴渊。 小(xiǎo)鸣:轻声地鸣叫。 恐:恐怕。 寒雁:指秋天南飞的雁群。 晴天:晴空万里
【注释】 太上皇帝御制题扇面所画红木犀:这是说,太上皇帝在扇面上题写了诗句。红木犀:即“犀牛”,古代的一种动物,此处指犀牛的角。为君开:为君主打开心扉。这里是指把犀牛角送给君主。 月宫移向日宫栽,染得娇红入面来:月宫移到太阳宫里栽种,把娇红染到脸上来了。月宫:天上的宫殿。移向:移动到。日宫:太阳宫。栽种:种植。娇红:娇美的红色。入面来:进入面部。 多谢秋风扬雨露,丹心一一为君开。
贫贱二首 其二 多病吴中一腐儒,新来铅水照髭胡。 扫地静怜黄吻婢,缚鸡卖遣白头奴。 注释:我是一个生活在贫困中的读书人,身体多病,最近用铅粉涂在脸上,让自己看起来更加年轻。我在家里的时候,总是喜欢静静地扫地,欣赏着黄口小儿的笑脸和白发老奴的慈祥。 赏析: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他虽然身处困境,但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这首诗语言朴实
残雪领春来,疏钟惊梦去。 尚忆去年愁,孤舟系江树。 注释: 残雪:残余的雪花。 领:带来。 春来:春天到来。 疏钟:稀疏的钟声。 惊梦去:惊破了诗人的梦境。 尚忆:仍然记得。 去年:前一年。 愁:忧愁。 系江树:把小船系在江边的大树上。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到来,以及作者对去年忧愁的怀念和孤独感。首句“残雪领春来”通过残雪与春光的对比,表达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所作的《游南岩山》。 【译文】 不戴乌纱帽只着岸巾,寻觅山中人更爱山中人。 半空中飘来飞雨沾湿衣服润泽,进入坐席晴岚照眼新。 风过松杉仍蕴藉,雪消岩壑更加精神。 什么时候也像任公那样垂钓,在日东横海的鱼鳞上坐而钓之。 【注释】 1. 不著乌纱:不着乌纱,意谓不用官服。乌纱:黑色帽子。这里指平民百姓。 2. 岸巾:草编头巾。 3. 侵衣润:飞入衣服。 4. 入座
诗句: 一眼吞万山,寸心贮千里。何日上归舟,教人问春水。 注释: 一眼:形容视线极远,能够望见无数的山峰。寸心:比喻内心,也指心思。千里:形容距离远。何日:何时,何时能实现或完成。归舟:回到自己的船上。教人:使人。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的壮丽景色。诗人通过“一眼吞万山”这一形象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他对于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和敬畏之情。而“寸心贮千里”,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
秋 岸红初破木芙蓉,送别遥闻野寺钟。 江抱月流青炯炯,山随天去碧重重。 注释: 岸红:岸上的红色。初破:刚刚破裂。木芙蓉:木槿花。送别:分别。遥闻:远远听到。野寺钟:乡村的寺庙里的钟声。江抱月流青炯炯:江水拥抱着月亮,月光清澈明亮。青炯炯:青色明亮的样子。山随天去碧重重:群山随着天空而去,层层叠叠、重重叠叠。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的景色,诗人通过描绘江边木芙蓉的红叶,远村的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