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积
戊午,即万历三十一年。五日,指壬辰(1592)五月二十五日。石梯关在滇南曲靖府城东七十里。 《新唐书·哥舒晃传》:“时吐蕃与党项争西洱河之利,诏晃将兵击吐蕃于西洱河,大破之。”又据《旧唐书》载:“哥舒翰为陇西节度使,蕃虏相攻,翰遣晃及郭英乂、吕月将等率众三万救之。至临洮,贼引去。” 按:此诗当作于会饮之后。 榴花:石榴花。榴花照壁,光焰逼人;血明:犹血红。言壁上映着榴花的光彩,犹如鲜血般鲜红夺目
诗解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长寿的追求。 1. 诗句释义: - “潭上花”:在清澈的潭面上生长的花朵。 - “幽潭太古色”:描述潭水深邃,仿佛古老时代的颜色。 - “上有千树华”:形容潭面上有上千朵盛开的花朵。 - “深根溉甘泉”:指花朵的根部深深扎在泉水中,吸收着甘甜的水源。 - “众实结丹砂”:花朵的果实聚集在一起形成红色的石头。 - “食之可长生”
这首诗是一首七夕节的词,描述了牛郎和织女的故事。诗中通过“织女女有夫,牛郎郎有妻”表达了牛郎和织女的悲剧爱情。接下来两句“可惜不相守,夜夜河东望河西”描绘了他们因相隔银河而无法相见的情景。最后两句“吾闻河西有田郎可犁,云中织锦女有机,胡不一耕一织长相随?长相随,无别离。”表达了诗人对牛郎织女能够永远在一起的美好愿望。 译文: 织女有丈夫,牛郎有妻子; 可惜他们不在一起
【诗句释义】 吴山高:指的是苏州的天平山,因山势陡峭而得名。 吴水深:指的是苏州的太湖,水面宽广且深度很大。 吴水住宅在山阴:指苏州的东面有一座名叫“山阴”的村落,这里可能是作者游览的地方。 吴僧更爱山顶好:指苏州的僧人更喜欢在山顶上居住,因为那里风景优美。 剔扫白云种瑶草:指吴地的僧人喜欢在山顶上清理掉周围的白云,种植美丽的瑶草。 何迢迢: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很遥远。 吴门日夜生春潮
田中爵的译文是: 家里的爵位不归山,野外的鼠子不留恋屋。 爵来吃我的庄稼,鼠来吃我种的粟。 一日吃一斗,十日吃一斛。 每天用斗和斛装满,而老鼠爵又怎么满足? 注释: 家爵不入山:指家中的爵位不被朝廷重视。 野鼠不恋屋:野鼠不会在屋檐下停留,因为它知道那里不是它的食物。 食我苗:指田地里的庄稼被吃。 食我粟:指粮食被吃掉。 空:这里指空虚,没有东西剩下。 焉得足:怎么能满足。 赏析:
榴花光逼血光明,战罢归来雨乍晴。 佳节正从兵里过,长戈都向醉中横。 西山探穴终吞豹,东海腾波待掣鲸。 九里旌旗三里雾,琵琶声急羽觞清
吴山高,吴水深,吴水住宅在山阴。 吴僧更爱山顶好,剔扫白云种瑶草。 吴山高,何迢迢,吴门日夜生春潮。 吴儿作船住船里,日日吴门弄潮水
家爵不入山,野鼠不恋屋。 爵来食我苗,鼠来食我粟。 一日食一斗,十日食一斛。 斗斛日空虚,鼠爵焉得足。
幽潭太古色,上有千树华。 深根溉甘泉,众实结丹砂。 食之可长生,千秋颜若花。 缥缈潭上仙,种此遗其家。 安期日往来,时乘紫云车
方积是元代的诗人。 方积(生卒年不详),字庆余,一字有堂,安徽定远人。他生于一个文学氛围浓厚的时代,他的生平和作品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各种变迁和文人的精神追求。方积在元代诗坛上的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而且通过与其他文人的广泛联系,展现了元代文人群体的活跃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