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齐偕盗蹠,耳目略相类。
樗栎杂倚桐,枝叶良不异。
薰莸稍有殊,妍丑从此始。
凫短鹤翎长,谅不殊此理。
得失了莫齐,一笑天地里。
注释:
夷齐(yí qí)是商朝末年的两位贤人,他们一起反对暴君纣王,后来隐居山林。盗跖(dào zhí)是古代的一个盗贼头目,他以残暴著称。耳目(ěr mù)在这里指的是感官和知觉。樗栎(chū lì)是一种大树名,倚桐(yǐ tóng)是指依附在梧桐树上。熏莸(xūn yáo)是一种香料,薰指香草,莸指臭草,二者气味稍有差别。凫(fú)短,鹤(hè)长,比喻短处与长处。得失(shī dé)在这里指的是成功与失败,了莫(le mo)指没有分别,齐(qí)在这里表示相同或平等。天地里(tiān dì lǐ)指宇宙空间或世界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来表达诗人的人生感悟和哲理思考。
作者将古代的两位贤人夷齐与盗跖进行对比,指出虽然他们的出身、地位不同,但他们的志向和行为却有相似之处。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诗人又通过比较樗栎与倚桐,强调了即使是外表相似的事物,其内在的本质也大相径庭。这表达了对事物本质的深入观察和认识。
诗人通过比较熏莸的香气和长短,进一步强调了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事变幻无常的感慨。
诗人通过对得失的分析,提出“一笑天地里”的观点,表明无论得失成败,都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享受生活的点滴乐趣。这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积极追求。
这首诗通过咏物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它既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又传达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