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从东出西壁沈,曾照千古万古之人心。人心只有月照破,达人当之成酒淫。
卿不闻李太白苏子瞻,把酒频问月,无月酒不斟。
月为抵愁之白玉,酒为买笑之黄金。吾徒俯仰明月下,月亦傲兀窥人深。
径须椎罂倒瓮为月尽一醉,如何青天白眼放月还西岑。
狂歌他日作佳事,共道此乐今宵今。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首联:“月从东出西壁沈,曾照千古万古之人心。”
- 注释: “月从东出”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升起方向,暗示着光明和希望从东方升起。“西壁沈”则描绘了月亮在晚上逐渐沉入西方的景象,象征着一天的结束或事物的消逝。
-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月亮的升起和沉落不仅代表了自然界的变化,也隐喻着人生中的各种经历和情感变化。
2. 颔联:“人心只有月照破,达人当之成酒淫。”
- 注释: “人心只有月照破”意味着人的内心深处常常需要被理解、被照亮。“达人当之成酒淫”则表示那些能够洞察事物本质的人,会将这种洞察力转化为享受和满足。
- 赏析: 这句话揭示了诗人对于深刻理解后的豁达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即通过洞察世界的本质,达到心灵的自由和满足。
3. 颈联:“卿不闻李太白苏子瞻,把酒频问月,无月酒不斟。”
- 注释: “李太白”和“苏子瞻”指的是唐代两位著名的文学家李白和苏轼,他们的诗歌中常以月亮为题。“把酒频问月”描述了他们经常饮酒赏月的情景。
- 赏析: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上那些文人墨客的欣赏和他们作品中月亮的象征意义。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自己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热爱。
4. 尾联:“月为抵愁之白玉,酒为买笑之黄金。”
- 注释: “白玉”和“黄金”在这里分别比喻月亮和酒,它们都是美好的事物,能够带来快乐和满足。
- 赏析: 通过对比月亮和酒的不同作用,诗人强调了生活中美好事物的重要性,并鼓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寻找生活中的快乐源泉。
5. 末联:“吾徒俯仰明月下,月亦傲兀窥人深。”
- 注释: “吾徒”指的是诗人自己,“俯仰”描述的是诗人在月光下的活动状态,“月亦傲兀窥人深”则形容月亮高悬在天空,仿佛对人类的存在毫不在意。
- 赏析: 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月亮独立存在状态的感慨。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6. 尾联:“径须椎罂倒瓮为月尽一醉,如何青天白眼放月还西岑。”
- 注释: “径须”表示必须,“椎罂倒瓮”意为用瓶子装满酒然后倾倒,“青天”指天空,“白眼”在这里可能是指月亮的反光,“放月还西岑”意味着让月亮回到西边的山头。
- 赏析: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彻底沉醉于月光之中的愿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7. 结语:“狂歌他日作佳事,共道此乐今宵今。”
- 注释: “狂歌”指的是放纵地歌唱,“他日作佳事”意指将来会有好事发生,“共道此乐今宵今”意味着大家都觉得今晚的快乐是难得的,应该一起珍惜。
- 赏析: 最后一句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享受当下的美好时刻,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