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开道院,种竹已成林。
远路诗篇积,离筵酒盏深。
海潮三万里,月晕一千寻。
同是殊乡客,何堪送别心。

【注释】:

  1. 七月十有一日:农历七月十日。寓馆:寄居的馆舍。
  2. 是夜梦家父:这天夜里梦见父亲(即李涉)。
  3. 云林:指山林,这里指家乡。
  4. 生徒能夜读:读书人晚上可以读书学习(这里的“生徒”是指读书人)。
  5. 朋友肯来寻:朋友愿意前来拜访他。
  6. 呼得邻家酒:喊来邻居家的酒(这里的“邻家”是指邻居家的酒)。
  7. 孤斟慰客心:独自饮酒安慰客人的心情。
  8. 越中:指浙江一带。开道院:修建道教庙宇。种竹已成林:栽种竹子,已经长成一片树林。
  9. 远路诗篇积:指旅途上积累的诗篇。
  10. 离筵酒盏深:离别宴席上酒杯里的酒已经很深了。
  11. 海潮三万里:形容大海波涛澎湃。
  12. 月晕一千寻:形容月亮明亮如盘,周围云雾缭绕像一座山峰。
  13. 同是殊乡客,何堪送别心:同样是异乡的人,怎么能忍受送别的心情。“同是”与下文的“何堪”都是反问,强调自己和他人一样都是异乡之人,怎能忍受分别的痛苦?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作者以梦为线索,巧妙地将梦境与现实相联系,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诗的前半部分主要描写梦境中的所见所闻,诗人梦见父亲在梦中与他相聚,共叙亲情。然而,梦境终归是梦境,无法真正实现,因此只能通过梦境来表达他对父亲的思念之情。这种手法既表现了诗人的才情,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还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在离别的时刻,诗人特意邀请朋友前来相聚,希望他们能够一起度过这段难忘的时光。然而,离别的时刻总是让人伤感,因此诗人只能用孤独的饮酒来缓解心中的哀伤。这种手法既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又使诗歌更加生动感人。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诗人在梦中看到了家乡的山川景色,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这种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也贯穿在整首诗歌之中,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浓厚的地域色彩。
    这首送别之作以梦为线索,巧妙地将梦境与现实相联系,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表达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同时,这首诗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