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之飞兮,朝阳晖晖。彼凤高翔兮,将雏何之。畬田有禾饥不食兮,山有恶木夕不栖兮。
西逝白日兮,东流沧波。嗟嗟安母兮,伤如之何。
这首诗是屈原的名诗《离骚》中的一段。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凰之飞兮
“凰”指的是凤凰,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这里的“飞”指的是飞翔。
朝阳晖晖
“朝阳”指的是清晨的阳光,“晖晖”形容太阳的光辉明亮。
彼凤高翔兮
“彼凤”指的是那只神鸟凤凰,“高翔”指的是高高地飞翔。
将雏何之
“雏”指的是幼鸟,这里指凤凰的幼崽。“何之”是疑问词,意思是去哪里。
畬田有禾饥不食兮
“畬田”指的是耕种田地,“禾”指的是庄稼,“饥不食兮”意思是在饥荒中也不吃。
山有恶木夕不栖兮
“山有恶木”指的是山上有有毒的树木,“夕不栖兮”意思是傍晚也不栖息。
西逝白日兮
“西逝”指的是向西流逝,“白日”指的是明亮的白天。
东流沧波
“东流”指的是向东流淌,“沧波”指的是深蓝色的波浪。
嗟嗟安母兮,伤如之何
“嗟嗟”是感叹词,表示叹息,“安母”指的是母亲,“伤如之何”意思是伤害得像什么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屈原在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忧虑时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凤凰的形象,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诗中的“凰之飞兮,朝阳晖晖”描绘了凤凰在朝阳下飞翔的美丽景象,而“彼凤高翔兮,将雏何之”则表达了对母亲离去的痛苦。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农民在饥荒中仍然辛勤耕作,而山上有毒的树木却让鸟儿不敢栖息,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破坏的担忧。最后一句“嗟嗟安母兮,伤如之何”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充满了对国家的关心和对人民的同情,展现了屈原伟大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