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春天多阴,往拜慈母墓。
恸哭长松根,声彻泉下土。
母没儿尚髫,儿啼母仍苦。
儿长母不见,岁远益愁慕。
白日向西流,沧波自东注。
凄凄石上云,翳翳谷中树。
抚景抱长恨,苍天莽难愬。
《怀母》
季春时节阴云多,前往拜祭慈母坟。
恸哭声彻长松根,声声回荡泉下土。
母子分离儿尚小,儿啼声中母受苦。
儿长大母已不在,岁月流转更添愁。
白日向西河流去,沧波东流自成注。
凄凄石上白云飘,翳翳谷中树影摇。
抚景思亲抱长恨,苍天茫茫诉难言。
注释:
- 季春:春季的第四个月份,通常指三月或四月。
- 阴云多:形容天气阴沉,多云密布。
- 往拜慈母墓:前往看望并祭拜母亲在世时的坟墓。
- 恸哭:极度悲伤地哭泣。
- 长松根:生长在山中的高大松树根部,象征坚韧和长寿。
- 声彻泉下土:哭声传到地下,如同泉水般清澈响亮。
- 母没儿尚髫:母亲去世时儿子还很年幼。髫,古代儿童头上的饰物,形状像小牛角。
- 儿啼母仍苦:儿子哭泣,母亲的悲痛也未减轻。
- 儿长母不见:随着孩子的成长,母亲的身影逐渐变得模糊而难以再见。
- 岁远益愁慕:随着时间的流逝,对母亲的思念越来越深刻。
- 白日向西流:太阳西沉,天色渐暗。
- 沧波自东注:沧波,指黄河等大河的流水声。自东注意味着河水向东奔流而去。
- 凄凄石上云:“凄凄”形容声音、气息或景象令人感到悲伤。“石上云”指石头上的云雾,常被用来形容景物萧瑟、凄凉。
- 翳翳谷中树:翳翳,形容树木枝叶茂密,遮蔽阳光。谷中树指的是山谷中的树林,给人一种幽静而深远的感觉。
- 抚景抱长恨:抚摸着眼前的风景,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遗憾和怀念。
- 苍天莽难愬:苍天广阔无垠,无法向它诉说自己的悲哀和痛苦。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逝去亲人深切思念之情的古诗。诗中通过描绘季节变换、自然景象的变化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主人公对母亲无尽的哀思和对失去亲情的无尽痛楚。诗人运用了许多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长松根”、”石上云”和”翳翳谷中树”等,来增强诗句的画面感和情感深度。整首诗情感真挚、细腻,语言优美,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邃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