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川咫尺路平宽,华檄春风白发欢。
教育兼全三者乐,起居频报四时安。
的传何况自诸老,远业岂徒荣一官。
从此江东有新句,寄来应对暮云看。
【注释】
桐川:地名。咫尺:很近。华檄:代指朝廷的文告。春风:喻指春天。白发:这里用来形容老人,表示尊敬。兼全三者乐:兼,兼有;三者,指诗、书、礼;乐,快乐。起居:生活起居。频报四时安:频,频繁;四时,四季。安,安定。传:指《诗经》和《尚书》,是古代儒家经典。何况:更况且。自诸老:从各位老师那里。远业:远大的志向。岂徒:岂只是。荣一官:使官职荣耀。江东:指江西东部地区。新句:新的诗句。暮云:傍晚的云气。
【赏析】
送张刚甫广德学正
此诗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在送别之际,对被送人张刚甫的前途寄予了厚望。
首联“桐川咫尺路平宽,华檄春风白发欢”。写张刚甫赴任后,可以沿着宽敞平坦的道路,一路顺风地前往桐川,而桐川距京城只有咫尺之遥,所以春风得意,白发也为之欢欣。诗人以桐川为近地,与京师相比,突出桐川之“近”,同时以“咫尺”和“平宽”两个关键词,写出桐川道路之便捷,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心情愉快。诗人把张刚甫比作秋风中的白发老人,这白发老人的形象既显得精神焕发,又令人产生敬意。
颔联“教育兼全三者乐,起居频报四时安”。写张刚甫赴任之后,可以从事教育事业,得到三种乐趣(诗教的快乐、书教的快乐、礼教的快乐),生活起居也很安宁。诗人以“兼”字概括了这三种快乐,并以“三者乐”来概括其内容。诗人把三种快乐的共同点归结为“乐”,并强调这是“兼”得的,可见其喜悦之情。“起居频报”四字,则表明张刚甫的生活起居都很有规律,十分安定。
颈联“的传何况自诸老,远业岂徒荣一官”。写张刚甫到任后,可以发扬光大先贤们的学问,远大的志向岂能只让官职显耀而已。诗人用“的传”字表明张刚甫将继承先贤的事业,用“何况”二字表明他不会只满足于此,而是要有所作为。诗人用“远业”二字表明张刚甫的志向高远,而“岂徒”二字则进一步说明他不会仅仅为了荣耀而做官,而是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尾联“从此江东有新句,寄来应对暮云看”。写张刚甫在江左(今江苏长江北岸一带)创作出新的诗句,希望他能把新的诗句寄来给我观赏。“新句”是指张刚甫创作的新诗,“应对”则是诗人期待张刚甫能创作出好的诗歌来,以便自己欣赏。诗人以“寄来”二字表明他对张刚甫的新诗充满期待,希望他能寄给自己。尾联最后以“暮云”收结,既与首联中“春风”相呼应,又暗含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可谓余音袅袅,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