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别一纪馀,故迹随流波。
哀端在肠臆,惨若婴沉疴。
昨梦临我前,俨服冠峨峨。
手持一卷书,授我仍长哦。
觉来惊且悲,庭树酸风多。
悻恍送归魂,冉冉荒山阿。
永怀钟爱心,生死耿不磨。
保躬蹈前训,没世期无他。
奈何人事乖,志愿常蹉跎。
平生素无泪,此夕如倾河!
译文:
自从父亲去世已经过去一个世纪有余,他生前留下的痕迹就像流水中的泡沫一样。
悲伤的心情深深地埋在我的心底,痛苦的样子就像婴儿生病时一样。
昨天夜里我梦见了您,穿着整齐的官服,威严地站在那里。
他手里拿着一卷书,递给我让我继续朗诵。
醒来后我感到既惊讶又悲伤,庭院中风声凄凉,树叶沙沙作响。
恍惚之间,我感觉您的魂魄在慢慢离开我的身体。
渐渐地我离开了这荒废的山岗,回到了人间。
永远怀念着父亲的爱,生死之间始终坚定不移。
遵循父亲的行为准则,直到生命结束也不曾有过别的打算。
然而人世的事情总是让人感到失望,我的志愿总被时间所耽误。
平生来从未流过泪,但今夜却如同黄河之水滔滔流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已故的父亲的回忆与思念。诗中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对亡父的深切缅怀和无限哀思。
首句“死别一纪馀”表明父亲已经去世一个世纪有余,岁月流转,感慨时光的无情;“故迹随流波”则描绘出父亲生前留下的痕迹随着水流而消失的画面,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第二句“哀端在肠臆”点明悲伤之情主要源自内心深处。这里的“肠臆”指的是内心,表达了诗人对亡父的深情怀念。
“昨梦临我前,俨服冠峨峨”回忆了父亲临终前的情景,他身穿官服,庄严地向诗人告别。这一句展现了父亲生前的威严与庄重,也反映了诗人对父亲人格的敬仰。
“手持一卷书,授我仍长哦”描绘了父亲在离世前留给诗人的最后一本书以及他对诗人的教诲。这里不仅展示了父子间的深厚情感,也体现了父亲生前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后人的期待。
“觉来惊且悲,庭树酸风多”反映了诗人从梦中醒来时的惊恐与悲伤。夜深人静时,窗外的风吹动着树叶发出凄厉的声音,增添了一份孤独与哀愁的氛围。
“悻恍送归魂,冉冉荒山阿”表现了诗人在恍惚中感受到父亲的灵魂正在离去,逐渐消失在荒山之上。这里的“归魂”一词寓意深远,既有对亡魂的同情,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永怀钟爱心,生死耿不磨”表达了诗人对亡父深深的怀念与敬意,无论生死都铭记在心。这种坚定的情感是对父爱的最高赞扬。
最后两句“保躬蹈前训,没世期无他”再次强调了遵循先父教诲的决心,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的执着追求。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面对生死的态度——以坚韧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结尾“奈何人事乖,志愿常蹉跎”揭示了诗人的现实困境——人世间的种种不如意使得他的志愿常常被延误。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无奈的感受和对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对亡父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生死态度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父亲的无尽敬爱和对生命意义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