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酒傲明时,何因贺监知。
承恩金马诏,失意玉环词。
名与三闾并,身将四皓期。
匡山有书读,应亦叹归迟。
【注释】
李翰林:指唐代诗人李白。
嗜酒傲明时:李白一生嗜酒,傲视权贵。
何因贺监知:何因能了解李白的豪情壮志呢?贺监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曾任太子太师兼扬州都督等职。
承恩金马诏:唐玄宗时期,李白曾得到过皇帝的赏识和宠信,但因权臣的排挤而失意。
失意玉环词:失意之际,李白写下了《清平调》三首,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名与三闾并:李白的名字与屈原、贾谊、司马相如三位古代文学巨匠相提并论。
身将四皓期:李白自比为汉代的四位贤者——商山四皓。
匡山有书读:在匡山上读书,可以领略到李白的诗风。
应亦叹归迟:李白也感叹自己归隐山林的时间太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之作,通过对李白一生的回顾和评价,表达了诗人对李白才华的敬佩以及对李白人生经历的感慨。
首联“嗜酒傲明时,何因贺监知”两句,诗人首先点明了李白的性格特点——嗜酒且傲视世俗。他不愿屈服于权贵,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然而,他的命运却充满了坎坷和波折,最终被贬谪至天涯海角之地。这两句既展现了李白的个性,又透露出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愤懑之情。
颔联“承恩金马诏,失意玉环词”两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李白在朝廷中的辉煌与失意。他曾受到唐玄宗的宠爱和信任,然而却因为权臣的排挤而失去了这个机会。他的诗歌创作也因此受到了限制,无法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华。这两句既反映了李白在政治上的起伏变化,也表现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颈联“名与三闾并,身将四皓期”两句,诗人将李白与屈原、贾谊、司马相如三位古代文学巨匠相提并论,称赞他具有超凡脱俗的才华。同时,他也将自己比作汉代的四位贤者——商山四皓。这两句既表达了对李白才华的赞美,也寄托了诗人对他的期望。
尾句“匡山有书读,应亦叹归迟”两句,诗人以匡山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宁静美好的读书环境。他在这里读书思考,领悟人生的真谛。然而,他也感叹自己归隐山林的时间太迟,错过了最好的时机。这两句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透露出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咏怀李白,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同时,它也展示了李白独特的个性魅力和卓越的文学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