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龙眠不可呼,彩毫犹喜未模糊。
天台五百知何处?
还向图中证有无。
注释:
潇洒龙眠不可呼,彩毫犹喜未模糊。
天台五百知何处?还向图中证有无。
潇洒:指画得非常洒脱自如;龙眠:指画家李公麟的号;彩毫:指画笔;天台五百:传说中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慧理有弟子五百人,这里指佛祖;还:通“环”,环绕;无:不;有:存在。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对李公麟的《大阿罗汉图》所做题诗之一。全诗通过描绘一幅《大阿罗汉图》,来表达出作者对佛学的理解和认识。
首句“潇洒龙眠不可呼”,意为李公麟的画技高超到极点,仿佛能与龙眠山融为一体,让人无法直呼其名。这是对李公麟绘画技艺的高度赞扬。
第二句“彩毫犹喜未模糊”,意味着李公麟的画笔如同神仙一般神奇,即使是最复杂的画面也能轻松描绘出来,而且没有丝毫的模糊感。这是对李公麟艺术才华的具体描绘。
第三句“天台五百知何处?”,这里的“天台五百”指的是佛家的五部经文,即《涅槃经》、《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维摩诘经》。而“知何处”则是在问佛经中的教义究竟在什么地方可以寻找到。这是诗人对佛法的理解,他认为佛法无处不在,只要有心,就可以找到其中的奥妙。
最后一句“还向图中证有无”则更进一步,他不仅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佛法,还在画作中寻找佛法,通过画作来验证佛法的真实性。这是他对佛学的一种实践态度。
整首诗语言简练,含义深远,既体现了诗人对佛学的理解和认识,也展示了李公麟的高超绘画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