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重逢说别时,斯文千载尽交期。
学怜知己先登早,生愧同庚后死迟。
笺疏空令传杜律,志铭谁与继唐碑?
寡妻弱子将焉托,节传遗文只益悲。

【注释】:

  1. 挽张伯成:为张伯成的去世而写的悼念诗。
  2. 何处重逢说别时:指张伯成已离世,无法再相见。
  3. 斯文千载尽交期:指张伯成与作者的友情已经历经千年,成为永恒的友谊。
  4. 学怜知己先登早:指作者对张伯成先于自己死去感到惋惜和同情。
  5. 生愧同庚后死迟:表示作者对自己与张伯成同时出生却比张伯成先死去而感到愧疚。
  6. 笺疏空令传杜律:指张伯成的遗书、遗疏等文献虽然流传了下来,但无法传达张伯成的真谛。
  7. 志铭谁与继唐碑:指张伯成的志铭没有人能继承张伯成的志向和精神。
  8. 寡妻弱子将焉托:指张伯成的家眷无人照顾。
  9. 节传遗文只益悲:指张伯成的精神和事迹通过遗文传承下去只是让人更加悲伤。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悼念已故好友张伯成的一首悼亡诗。全诗以“挽”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张伯成离世的哀悼和对朋友的深情。
首句“何处重逢说别时”,诗人开篇便表达了与张伯成分别的遗憾和无奈。这句诗中,诗人用“说别时”一词,巧妙地表达了与张伯成告别的场景,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与张伯成之间深厚的友情。
第二句“斯文千载尽交期”,诗人进一步表达了与张伯成交往之深,仿佛跨越了千年的时光,成为了永恒的友谊。这句诗中,诗人用“斯文”一词,赞美了张伯成的品质和才华,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诗人对张伯成的尊重和敬仰。
接下来的句子“学怜知己先登早”,“生愧同庚后死迟”,诗人分别描述了对张伯成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诗人用“知己”、“同庚”等词语,表达了对张伯成的深深思念和对自身命运的不满。
接下来的诗句“笺疏空令传杜律”,诗人指出虽然张伯成的遗书、遗疏等文献流传了下来,但无法传达张伯成的真谛。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张伯成真谛传承的无奈和遗憾。
最后两句“志铭谁与继唐碑?寡妻弱子将焉托?”,诗人感叹张伯成的志向和精神无法被后人继承,同时表达了对张伯成家眷无人照顾的关切。这两句诗中,诗人用“志铭”一词,表达了对张伯成志向的敬佩,同时也揭示了张伯成生前未完成的事业和理想。
整首诗通过对张伯成生前事迹的回忆和对其离世的哀悼,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朋友间的深厚感情。同时,诗人也通过诗歌的形式,对张伯成的精神和遗产进行了传承和弘扬,使其精神得以永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