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临平后,青山一点无。
大江吞两浙,平野入三吴。
逆旅愁闻雁,行庖只鲙鲈。
风帆如借便,明日到姑苏。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兼及怀古的七律。诗人泛舟临平江头,远望山光水色,顿生遐想,因之吟出了“青山一点无”的诗句。“青山”即指临平附近的青山,“一点无”是说在浩渺的长江中,连青山的影子也看不见了,足见青山倒映在江水中,与天相接,显得非常渺小。接着,诗人的视线又从远处移向眼前:大江吞吐两浙,平原伸展三吴,一派辽阔景象。但诗人的注意力并不在这广阔的景色上,而是被那逆旅中传来的哀怨的雁声所吸引。这哀怨的雁声触动了这位久客他乡的人的心灵,使他想起自己飘零在外、羁旅愁怀的境遇。于是他又联想到故乡鲈鱼脍,并由此产生了归去的愿望。于是诗的结尾便写道:“风帆如借便,明日到姑苏。”意思是说,如果能借得顺风,我明天就回到姑苏去。“姑苏”是苏州的别称,这里指代故乡。
【答案】
过临平
舟过临平后,青山一点无。
大江吞两浙,平野入三吴。
逆旅愁闻雁,行庖只鲙鲈。
风帆如借便,明日到姑苏。
译文
船过临平之后,只见一片青山,连一点影子也没有了。
大江吞没了浙江和江苏两省,平坦的原野伸进了浙江、江苏两省。
在旅店里听到北雁南飞的声音,想到家乡,只能割下鲈鱼吃。
希望乘着顺风,明日能到达我的故乡——姑苏。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834年(唐文宗开成七年),此时作者在江西任职。这首诗写的是江南地区的风景。首句点出地点,次句写出所见的景物。青山一点无,是诗人泛舟临平时所见的景象。“青山”指的是临平附近的青山,“一点无”的意思是说在浩渺的长江中,连青山的影子也看不见了。“一点无”既写出山势的高峻,又表现出诗人对青山的喜爱。第三句写大江吞吐两浙,平原伸展三吴。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由小见大地描写出一幅辽阔壮美的画面。第四句以逆旅中的闻雁来烘托诗人思乡的心情,第五句以行庖只鲙鲈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尾联希望乘着顺风,明日能到达我的故乡——姑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