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宵不成寐,缺月向人斜。
更漏传三鼓,寒灯落一花。
穷愁长伴客,幽梦只还家。
烽火何时息,吾生未有涯。

旅夜

秋宵不成寐,缺月向人斜。
更漏传三鼓,寒灯落一花。
穷愁长伴客,幽梦只还家。
烽火何时息,吾生未有涯。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在旅夜中,无法入眠是因为天已破晓,残月斜挂在天空,冷清的月光洒在孤舟之上。随着更深人静,时钟敲响了第三声,而一盏孤灯也即将熄灭。在这寒冷的环境中,我深感孤独,只能梦想着回到温暖的家中。然而,战火未熄,国家动荡不安,我的一生似乎永无止境地延续下去。

  • 秋宵不成寐:夜晚因思念家乡而难以入睡。
  • 缺月向人斜:形容月亮残缺不全,光线斜射在人身上,增添了几分凄凉感。
  • 更漏传三鼓:指深夜时分,钟声报时三次,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寂寞的加剧。
  • 寒灯落一花:形容灯火微弱,如同花朵一样脆弱,象征着孤独与无助。
  • 烽火何时息:表达了对战争持续状态的担忧及对未来和平的渴望。
  • 吾生未有涯: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感叹自己的一生似乎永无止境。

赏析

本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旅人在旅途中的孤独画面。首联“秋宵不成寐,缺月向人斜”以简洁的笔法勾勒了一个不眠之夜的景象,通过“不成寐”和“缺月斜”两个意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忧郁与不安。颔联“更漏传三鼓,寒灯落一花”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绪,通过对“更漏”和“寒灯”的描写,展示了夜晚的时间流逝和环境的寒冷,使得整个场景更加沉重。颈联“穷愁长伴客,幽梦只还家”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内心深处的梦想和向往。尾联“烽火何时息,吾生未有涯”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望与忧虑的抒发,通过对比战争与和平的不确定性,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无常的认识。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深刻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