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炎宵困郁蒸,揽衣盘礴敞闲庭。
自移冰簟邀明月,卧看银河倒列星。
竹树繁阴薄沆瀣,乾坤清气入襟灵。
蓐收按节明朝至,先落梧桐一叶青。
【注释】
①三伏:一年中最热的季节。炎宵:炎热的夏夜。
②揽衣盘礴(pǒbó):指披衣徘徊在庭院中。
③移:搬动,移动。
④沆瀣(hàngxiè):露水珠。
⑤蓐(lù)收: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掌管秋季和收割,也指收获后休息的意思。
⑥按:敲击节拍。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在长安的夏天。夏日酷暑,作者却悠然自得地欣赏月色,并把这种心情通过诗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全诗从月色、夜色、庭中景物到自己的感受,层层铺叙,步步深入,最后归结为“先落梧桐一叶青”一句,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清新秀丽的画面,感受到了一股清凉舒爽的风。
前四句写月下庭院之景,是写景,但景中有情。首句点时令,说三伏天气闷热,夜晚更是难熬;次句写诗人披衣徘徊庭院的情景,表现了对这炎热的夜不能安睡的苦闷心情,同时,以“困郁蒸”三字烘托出暑夜的气氛;三句承上而来,说诗人移开冰簟,邀明月入室,以赏清光;末句写月色明亮如洗,照见银河倒挂,星辰灿烂,使庭院显得分外清幽宜人。
后四句写月下庭中之景,是写人,但人中有情。首句写院中竹树繁阴密布,挡住了寒气,使人感到凉意袭人;次句写月光透过树隙,洒在地上,使人感到清冽之气沁人心脾;三句写自己坐在凉席上仰望天河星河,觉得天清气高,精神振奋;末句写秋神将至,预示秋天的来临,而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故说先落的梧桐树叶儿青翠欲滴。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用简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月夜图。诗人抓住景物特征和自己在庭院中的感受,运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月色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