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风度似涪翁,伐木相求一笑逢。
东岘看云披鹤氅,北门视草忆鳌峰。
花间载酒清歌起,竹里行厨异味重。
晚岁文章浩如海,百川日夜尽朝宗。

胡太常录寄黄侍讲诗二首见示,因次韵

翰林风度似涪翁,伐木相求一笑逢。

东岘看云披鹤氅,北门视草忆鳌峰。

花间载酒清歌起,竹里行厨异味重。

晚岁文章浩如海,百川日夜尽朝宗。

注释:

  1. 翰林风度似涪翁:指自己有像翰林学士那样的风度和才华。翰林学士是皇帝的文学顾问,负责撰写诏书等重要文件,地位很高。
  2. 伐木相求一笑逢:形容与黄侍讲相遇时,如同伐木人找到了木材一般的喜悦。
  3. 东岘看云披鹤氅:在东边的山丘上欣赏云彩时,仿佛披上了白色的鹤羽。
  4. 北门视草忆鳌峰:在京城北门处理文书时,想起了曾经居住过的鳌峰。鳌峰可能是一个地名或是指代某个地方的象征。
  5. 花间载酒清歌起:在花园中饮酒赏月,伴随着清歌响起。
  6. 竹里行厨异味重:在竹林里设置临时的厨房,品尝各种美食。
  7. 晚岁文章浩如海:晚年的作品如海洋一般浩瀚,无法计量。

赏析:
此诗以“翰林风度似涪翁”开头,点明了诗人自比为翰林学士,展现了其高洁的品格和才华横溢。随后通过描述与黄侍讲相遇的情景,表达了彼此间的深厚友谊。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在不同地点的不同生活画面,既有山野的宁静,又有都市的繁华。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感慨,认为其作品如海洋般浩瀚,充满了无限的智慧和情感。整体来说,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的个人风采,也反映了他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