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空一洗绝纤埃,着脚街头雪半埋。
试问希真门下客,衣蓑曾有葛三来。

秋空一洗绝纤埃,着脚街头雪半埋。

试问希真门下客,衣蓑曾有葛三来。

此乃金末元初李俊民所作《雪中寄》的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诗句解析
  • “秋空一洗绝纤埃”: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天空,经过一场大雪的洗礼后,显得格外的洁净。这里的“纤埃”指的是微小的灰尘或杂质,用来形容天空经过清洗后的清新和明亮。

  • “着脚街头雪半埋”:描述了诗人走在街头的情景,脚下的积雪已经堆积到膝盖的位置,形象地表达了大雪的厚度和覆盖范围。

  • “试问希真门下客”:这里的“希真”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人物或地点,而“门下客”则意味着此人是某人的门徒或追随者。诗人在此处可能是在询问这位门下的客人,他们是否曾在雪中留下足迹。

  • “衣蓑曾有葛三来”:这里的“衣蓑”指的是穿着蓑衣,这是一种古代常见的防寒衣物;“葛三来”则是一个具体的名字,可能是一位曾穿着蓑衣的人的名字或别称。

  1. 译文对照
  • 秋空一洗绝纤埃:秋天的天空被洗涤得干干净净,没有了尘埃。

  • 着脚街头雪半埋:我走在街道上,脚踩在积雪里,已经有一半的积雪被我的脚埋没了。

  • 试问希真门下客:我在这里停下来问一个名叫希真的人,他是不是那个门下的人,或者是他的学徒。

  • 衣蓑曾有葛三来:那个人曾经穿着蓑衣,名字叫做葛三来。

  1. 赏析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金末元初的时代背景下,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李俊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写下这首诗,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也表达了他对和平安宁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 个人经历:李俊民本人也是一个有着深厚学术背景的人物,他曾担任应奉翰林文字,但在宣宗南迁后放弃了官职,选择教授乡里的学问。他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和对知识的热爱,使得他在诗歌中表现出了深沉的情感和独到的见解。

通过对《雪中寄》的逐句解读和译文对照,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韵味。同时,通过了解李俊民的背景和经历,我们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人文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