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彻南阳井井田,剑牛刀犊两功全。
石城惊落吴儿胆,野宿貔貅万灶烟。
【注释】
屯:积聚,引申为屯田。南阳:指汉光武帝时,邓禹、吴汉平定南阳一带的农民起义军后,在南阳郡设置南阳郡。井田制: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一种土地制度,实行“授田制”,即把土地按一定的等级授给农民耕种,以供生活之用。南阳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这里屯田是为了加强边防。屯彻:屯田之意。剑牛:指耕牛。刀犊:指牧牛。两功全:耕牛和牧牛都做好了准备。石城:指石城关,今属湖北当阳,位于襄樊市西南12公里处。惊:使……震惊。吴儿:指孙权。吴下阿蒙,后来用来比喻人不读书而能文,这里指孙权年少时没有读过书。野宿貔貅万灶烟:形容军营里炊烟四起,营内兵士很多。貔貅:古书上说,一种猛兽名,也作貔,形似狮子而黄毛赤眼,穴居食虎豹。万灶:指一营的兵力。
【译文】
屯田南阳的井田制,耕牛和牧牛都做好了准备,石城关外使孙权大为震惊,野外宿营,营内兵士很多。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史之作。诗人借对南阳屯田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军事上的用心良苦的赞赏之情。
首句“屯彻南阳井井田”写南阳郡的屯田情况。南阳郡在东汉末年是群雄割据的地方,所以诗人在这里提到南阳,就不仅仅是要表达南阳郡的地理状况,而是借以暗示天下大势。诗人通过对南阳屯田的描写,既表现出了对军事上的重视,也显示出了诗人胸襟开阔、目光远大的气度。
次句“剑牛刀犊两功全”中,诗人将“剑牛”和“刀犊”作为两个并列的对象进行描述,这既是对前一句的具体说明,又表现了诗人在军事上精心策划的巧妙构思。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不仅让读者了解到屯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进一步强调了屯田工作的必要性。
三句“石城惊落吴儿胆”中,诗人以孙权少年时代的故事作为背景,来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借助这一历史典故,既表达了自己对于军事上的用心良苦的赞赏之情,又进一步突出了屯田工作的意义重大。
尾句“野宿貔貅万灶烟”中,诗人通过对军营里炊烟四起的情景进行描写,来表达出对于军队士气高昂和战斗力强大的肯定。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军营里的紧张氛围和战士们的英勇斗志,还进一步强调了屯田工作对于军队建设和国家安定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