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死战血染衣,空山白骨鬼夜啼。
洗兵政要及时雨,天祸未悔无云霓。
卧龙不起主张汉,猎犬待烹侥幸齐。
就中儒冠身多误,如坐矮屋头常低。
敢将龙钟哀造物,但幸老大能扶犁。
咄哉董生三寸舌,善谑不思为虐兮。
人间回首忧患始,去之不速将噬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表达了他对战争和社会现状的担忧和不满。
我们看到第一句“将军死战血染衣,空山白骨鬼夜啼。”这是对战争的直接描写,表达了士兵在战场上英勇奋战,但最终却以牺牲为代价。而那些被遗忘的空山白骨则在夜间哀嚎,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第二句“洗兵政要及时雨,天祸未悔无云霓。”这是对政治的讽刺,指出统治者们只关心眼前的利益,而不关注国家的长远发展。就像及时雨一样,他们希望抓住每一个机会来弥补自己的过失,但却没有意识到天空中的云霓已经预示了即将到来的灾难。
第三句“卧龙不起主张汉,猎犬待烹侥幸齐。”这是对诸葛亮的讽刺,他虽然有远见卓识,但却被刘备冷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那些像猎犬一样等待主人宰杀的人,只能侥幸地得到一些微薄的利益。
第四句“就中儒冠身多误,如坐矮屋头常低。”这是对知识分子的批评,指出他们在社会现实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像坐在矮屋中的人一样,他们总是低着头,无法抬起头来。
第五句“敢将龙钟哀造物,但幸老大能扶犁。”这是对老年者的赞美,他们虽然年老力衰,但仍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就像能够扶着犁的老农一样,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最后一句“咄哉董生三寸舌,善谑不思为虐兮。”这是对董仲舒的讽刺,他指出他善于言辞却不思改革,反而用幽默的语言来掩饰自己的虚伪。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和批判。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态度,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