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溟之鱼头尾黑,身长竟船头似铁。浮游偃蹇气欲吞,斜日昏冥映鬐鬣。
喣沫成烟浪花起,逐我船头趁船尾。恐是昔年未死之蠥龙,一经谴斥偕厉鬼。
舟中健儿眼尽白,弯弓拟之三复止。明日疾飙驱长云,巨帆高张万马奔。
舟卒思家穷力使,瞬息千里若不闻。捩舵逆指冲怒涛,歘如生马当春骄。
又如惊段且上干云霄,万里一息非为遥。须臾有声如裂帛,三百馀人同失色。
铁梨之木世莫比,今作舵根为水啮。是木之产非雷同,来自桂林日本东。
当时不惜千金置,便欲云仍传勿替。箕裘相绍近百年,甑已堕矣奚容言。
眼前生死尚未保,惟有号泣呼苍天。苍天高高若不闻,稽颡齐念天妃神。
我知天命固有定,以诚感神岂无因。少时风驯浪亦止,以舵易舵得不死。
我今幸尔同更生,开辟以来无此比。女娲氏,天妃神,补天护国相等伦。

【诗句解析】

  1. 南溟之鱼头尾黑,身长竟船头似铁。浮游偃蹇气欲吞,斜日昏冥映鬐鬣。(南溟之鱼:指巨大的海鱼。身长竟船头似铁:形容海鱼庞大且坚固如铁。)
  • “南溟”是指南方大海。
  • “头尾黑”形容海鱼头部和尾部的颜色为黑色。
  • “身长竟船头似铁”形象地描述海鱼体型之大,几乎与船头一样大。
  • “浮游偃蹇气欲吞”描绘海鱼在水中自由浮动的样子,仿佛有吞噬一切的力量。
  • “斜日昏冥映鬐鬣”(“鬐鬣”即鱼的头部和背部)形容夕阳下,海鱼的影子映在水面上,显得朦胧而神秘。
  1. 喣沫成烟浪花起,逐我船头趁船尾。恐是昔年未死之蠥龙,一经谴斥偕厉鬼。(喣沫成烟:水汽凝结成雾。浪花起:水面上的波浪随着烟雾升腾而起。)
  • “喣沫”指水汽凝结形成的雾气。
  • “烟浪花起”描述了雾中波涛起伏、波浪翻滚的景象。
  • “逐我船头趁船尾”表达了诗人乘坐船只在雾中前进的情景。
  • “蠥龙”可能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生物,此处借指海中的巨鱼。
  • “一经谴斥偕厉鬼”暗示这些巨鱼可能因为受到惩罚而变得凶猛。
  1. 舟中健儿眼尽白,弯弓拟之三复止。(舟中健儿:船上的勇士们。)
  • “健儿”指的是勇敢的人。
  • “眼尽白”形容勇士们因长时间紧张工作而眼睛因疲劳而变得发白。
  • “弯弓拟之三复止”表示勇士们正在拉弓准备射击,但还未完全准备好就停下来了。
  • 这反映了当时海上生活的危险和艰辛,以及人们对于未知的恐惧和谨慎。
  1. 明日疾飙驱长云,巨帆高张万马奔。(明天:指未来的某一天。)
  • “疾飙”形容风势迅猛。
  • “驱长云”意味着强大的风力将天空中的云层吹散。
  • “巨帆高张万马奔”描绘了一幅船只乘着强劲海风,帆张如翼,像成千上万匹骏马奔腾的壮观场景。
  • 这里展示了对未来胜利的信心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1. 舟卒思家穷力使,瞬息千里若不闻。(舟卒:船上的士兵。)
  • “思家”表明士兵们思念家乡。
  • “穷力使”表示士兵们竭尽全力。
  • “瞬息千里”形容速度极快。
  • “若不闻”意味着这种快速移动仿佛没有声音一样,强调了速度之快。
  • 这里反映了海上生活的孤独和士兵们对家的深切思念。
  1. 捩舵逆指冲怒涛,歘如生马当春骄。(捩舵逆指:转动船舵,逆着水流方向行驶。)
  • “歘如生马当春骄”形容船在怒涛中逆流而上,如同一匹生龙活虎的马匹在春天里骄傲地奔跑。
  • 这里使用了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海上航行时的艰难与危险。
  1. 又如惊段且上干云霄,万里一息非为遥。(又如:好像、如同。)
  • “惊段”形容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如同惊雷。
  • “干云霄”意味着直上云霄,形容海浪冲击之猛烈。
  • “万里一息”意味着虽然距离遥远,但一次呼吸之间就到达目的地。
  • 这里表达了海上冒险的壮丽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1. 须臾有声如裂帛,三百馀人同失色。(须臾:片刻。)
  • “有声如裂帛”形容突然发出的声音如同撕裂的丝帛,极为响亮。
  • “三百馀人同失色”意味着在场的数百人都因突如其来的变故而惊慌失色。
  • 这里描绘了海上突遇巨大灾难时的紧张氛围。
  1. 铁梨之木世莫比,今作舵根为水啮。(铁梨之木:指坚硬的铁梨树木材。)
  • “世莫比”意味着这种木头在所有材料中都是最为坚硬的。
  • “今作舵根为水啮”描述了这种坚硬的木头被用作船只的舵,经受着海洋的侵蚀和磨损。
  • 这里强调了材料的坚韧与耐久性,同时也体现了自然界的强大力量。
  1. 是木之产非雷同,来自桂林日本东。(是木之产:这种木头的产地。)
  • “雷同”意为相同或类似。
  • “来自桂林日本东”说明这种坚硬的木头来源于遥远的桂林和日本的东方地区。
  • 这里揭示了这种木材的珍稀和独特性,以及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 当时不惜千金置,便欲云仍传勿替。(当时:那时。)
  • “不惜千金置”形容当时人们对这种木材的重视程度极高,愿意花费大量金钱购买它。
  • “云仍传勿替”意味着这种坚硬的木头应该永远传承下去,不被取代。
  • 这里反映了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珍惜和对传统技艺的坚守。
  1. 箕裘相绍近百年,甑已堕矣奚容言。(箕裘相绍:指代代相传。)
  • “箕裘”指代祖传的技艺或责任。
  • “相绍近百年”意味着从过去到现在已经有近一百年的历史了。
  • “甑已堕矣”意味着原本保存完好的甑(一种用于盛放食物的器具)已经破损不堪。
  • “奚容言”意为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 这里通过对比过去和现状,表达了对传统技艺传承的担忧和对现状的无奈。
  1. 眼前生死尚未保,惟有号泣呼苍天。(眼前:眼前的情况。)
  • “生死尚未保”意味着目前的生存状况仍然不稳固,生死未卜。
  • “惟有号泣呼苍天”表达了面对困境时人们的无助和绝望,只能通过哭泣来向苍天祈求帮助。
  • 这里反映了人们在困境中的挣扎和无奈。
  1. 苍天高高若不闻,稽颡齐念天妃神。(苍天:指苍天神灵。)
  • “高高若不闻”形容苍天神灵高高在上,似乎并不关心人间的苦难。
  • “稽颡齐念天妃神”意味着人们恭敬地叩首祈祷,希望苍天神灵能够听到他们的祈求并给予庇护。
  • 这里表达了人们对苍天神灵的敬畏和虔诚祈求。
  1. 我知天命固有定,以诚感神岂无因。(我知:我知道。)
  • “天命固有定”意味着人的命数和宿命早已注定,不可更改。
  • “以诚感神岂无因”表达了只要诚心诚意地祈求,就能感动神灵,得到庇佑。
  • 这里传达了作者对命运的接受和对神灵敬畏的同时,也鼓励人们通过诚意去祈求神灵的帮助。
  1. 少时风驯浪亦止,以舵易舵得不死。(少时:年少的时候。)
  • “风驯浪亦止”形容年少时遇到顺风和平静的海浪,能够顺利前行。
  • “以舵易舵得不死”则是指通过改变驾驶方式,即用舵代替原来的桨,从而避免了死亡。
  • 这里通过对比年少时的顺利和成年后的挑战,反映了人生中的变化无常和应对挑战的智慧。
  1. 我今幸尔同更生,开辟以来无此比。(我今:我现在。)
  • “幸尔同更生”表达了作者现在能够和大家一同生存下来的喜悦和庆幸。
  • “开辟以来无此比”意味着自从天地开辟以来,还没有出现过如此艰难的境遇和大家一起克服的经历。
  • 这里强调了团结互助的重要性,以及对共同经历艰难时刻的珍视。
  1. 女娲氏,天妃神,补天护国相等伦。(女娲氏:传说中创造人类的女娲氏。)
  • “女娲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神祇,被认为是女性化的创世之神。
  • “天妃神”同样指的是与神灵相关的称谓,这里特指那位创造人类并保护国家的天妃神女娲氏。
  • “补天护国相等伦”表达了女娲氏不仅补完了天,还保护了国家和人民,地位崇高无比。
  • 这里赞扬了女娲氏的伟大功绩和神圣地位,强调了她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