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粤居炎荒,远在扬州域。
气蒸恒无风,三冬如六月。
地卑云雾饶,海阔天常湿。
积阴久不舒,微雨纷更集。
日为王事牵,中心疚如灼。
夜瞻北辰高,势远不易即。
安得如飞鸿,那能暂停息。

【译文】

从雁荡山往东行,大约一舍多路就到了历澳岛。岛上没有风,却有雨气蒸腾,像盛暑天气。躺卧不能舒展身躯。住了三天,还无法启程,这时正值十一月初。

百粤之地,位于炎荒,远离扬州地域。

这里常常无风,三冬时节却似六月酷热。

地势较低,云雾缭绕;海阔天长,常被阴云笼罩。

积阴不散,时逢雨集,微雨纷扰不断聚集。

太阳被公务所牵,心中愧疚难安,犹如烈火焚烧。

夜间仰望北辰星高照,距离遥远,不易接近。

哪里能找到如飞鸿般迅疾的船啊,哪能暂且停留休息。

【注释】

雁荡山:中国浙江省东南沿海的名山之一。

历澳岛:雁荡山附近的小岛。

无风而雨:《诗·小雅·斯干》“雨雪瀌瀌”郑玄笺:“无风而雨。”

恒:通“恒”,长久。

地卑:地势低下。

云雾饶:云雾环绕。饶,同“饶”。

三冬如六月:冬天三个月的时间好像夏季三个月一样。

地卑云雾饶:地势低洼,云雾弥漫。

海阔天常湿:海面辽阔,天空常年被雾气笼罩。

积阴久不舒:长期积存的阴暗之气郁结不畅。

微雨纷更集:时而细雨纷纷降落。

日为王事牵:太阳被公务缠身,不得安宁。

中心疚如灼:内心感到痛苦如同火烧。

夜瞻北辰:晚上抬头望北辰星。

势远不易即:形势遥远,难以到达。即,及、至。

安得如飞鸿:哪里能够像大雁那样迅速飞行?

那能暂停息:怎么能够暂且停歇呢?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抒慨诗。诗人由雁荡山往东行至历澳岛时,触景生情,抒发了对仕途坎坷、宦途艰难的感慨。全诗意蕴深厚,感情真挚深沉,语言简练明快。

开头四句写行程之艰难。过雁荡山向东,不过一宿便到历澳岛。这里没有风,却是大雨滂沱,热气蒸人,令人难受。“眠不帖席留此三日不得行”,可见其苦闷之甚,心情之沉重。这四句是说旅途之难,为后文抒情张本。

“百粤居炎荒,远在扬州域”二句写岭南瘴疠之地,远离中原。“气蒸恒无风,三冬如六”二句写气候炎热,三冬如六月,为后文抒发苦闷作铺垫。这两句中“气蒸”、“恒无风”等语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岭南的炎热和瘴疠之气,生动传神,形象鲜明。

“地卑云雾饶”以下六句写岭南的气候。岭南地区地势低下,云雾缭绕;海阔天空被雾气笼罩,天气阴沉,阴霾不散,时值雨季,又常有细雨连绵不断地降下。这种气候使得岭南地区常年潮湿,使人感到压抑。这六句中“地卑”、“云雾饶”、“海阔天常湿”、“积阴久不舒”等语都用拟人的手法写景,使景物仿佛有了生命,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日为王事牵”以下五句写自己的处境。诗人白天忙于公务,夜晚仰望北极星,感叹自己的官运不佳,前途渺茫。“日为王事牵”写公务缠身,“中心疚如灼”写内心的痛苦如同火烧一般。这一句中“王事”、“中心”等词都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指公务缠身,又比喻心中的烦恼和痛苦。这一句中“夜瞻北辰高”写仰望星空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但“势远不易即”又暗示了自己仕途的艰辛。这一句中“夜瞻北辰”“势远不易即”都是用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是实写仰望星空的情景,又是暗喻自己的仕途艰难。

最后两句是诗人抒发感慨之辞。“安得如飞鸿”,意思是如何才能像大雁那样迅速飞行,暂离此地呢?“那能暂停息”,意思是如何能够暂时停歇下来呢?这两句是说自己的处境艰难,想要摆脱这种困境是不可能的。这两句中“安得”、 “那能”都是用疑问的修辞手法,既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困境的愿望,又反映了他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悲愤之情。同时,这两句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大雁,表达了自己想要摆脱困境的愿望,同时也体现了自己身处困境时的无奈和悲愤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