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朝钞法古所无,绝胜钱贯如青蚨。
试令童子置怀袖,千里万里忘羁孤。
岂期俗下有奸弊,往往造伪潜隈隅。
设科定律非不重,奈此趋利甘捐躯。
纵然桎梏坐囹圄,剩有囊橐并尊壶。
生平心胆死相遁,口舌所挂多无辜。
人生既以不堪此,恶卒乃藉生危图。
苦之捶楚甘酒肉,役用在手犹盘珠。
或思夙昔报仇怨,或出希觊倾膏腴。
搜求宁肯剩鸡狗,污辱间有连妻孥。
何如巧遇贤令尹,烛照剑断神明符。
先穷支蔓到根本,矿铁虽硬归红炉。
非唯此境少忧畏,亦遣邻邑多欢愉。
自怜弱肉脱虎口,从此饮水皆醍醐。
誓将白首至死日,顶戴岂与劬劳殊。
愿推此举遍天下,咸使良善安田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杨载的作品《伪钞谣》。这首诗通过描绘伪造货币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和人性的批判和讽刺。
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 “国朝钞法古所无,绝胜钱贯如青蚨。” (国朝的纸币制度是古代没有过的,它的价值甚至超过了钱贯。)
- “国朝”:指的是元朝。
- “钞法”:这里的“钞”是指纸币,“法”指的是发行规则或方法。
- “古所无”:古代从未有过。
- “绝胜”:远远超过。
- “钱贯”:古代一种铜币。
- “如青蚨”:形容其价值之高。青蚨是一种传说中的货币,这里比喻纸币的价值极高。
- “试令童子置怀袖,千里万里忘羁孤。” (试着让一个小孩把纸币放在袖子里,即使相隔千里万里也忘记了他的身份和孤独。)
- “试令”:尝试让。
- “童子”:小孩子。
- “置怀袖”:放在衣袋中。
- “羁孤”:指失去亲人或者感到孤单。
- “忘”:忘记。
- “千里万里”:表示距离遥远。
- “岂期俗下有奸弊,往往造伪潜隅。” (没想到下层民众中竟然有奸诈和欺诈的行为,他们往往暗中制造伪钞。)
- “岂期”:没想到。
- “俗下”:民间。
- “奸弊”:狡猾的弊端。
- “造伪”:制造假钞。
- “潜隅”:暗地里。
- “设科定律非不重,奈此趋利甘捐躯。” (设立法律和规定并不是不重要,然而这些人为了追求利益却愿意牺牲生命。)
- “设科”:制定法规。
- “定律”:法律规定。
- “非不重”:不是不重要。
- “趋利”:追求利益。
- “甘捐躯”:愿意为利益而牺牲生命。
- “纵然桎梏坐囹圄,剩有囊橐并尊壶。” (即使被束缚在狱牢里,还有剩余的钱袋和酒壶。)
- “桎梏”:手铐脚镣,这里比喻束缚。
- “坐囹圄”:关在监狱里。
- “囊橐”:钱袋。
- “尊壶”:酒壶。
- “生平心胆死相遁,口舌所挂多无辜。” (我一生中的心胆都死了,说再多的无辜话也无法辩解。)
- “生平”:一生。
- “心胆死”:形容极度恐惧或害怕到极点。
- “死相遁”:形容逃避或躲避的行为。
- “口舌所挂”:说了很多话。
- “多无辜”:有很多是无辜的。
- “人生既以不堪此,恶卒乃藉生危图。” (既然人生已经承受不了这种状况,那么坏人就会借此来谋划危险的事情。)
- “人以”:人们。
- “不堪此”:无法忍受这种状况。
- “恶卒”:坏人。
- “藉生危图”:借助生活来谋算危险。
- “苦之捶楚甘酒肉,役用在手犹盘珠。” (痛苦地挨打,但享受美食美酒,手上的劳役就像掌中的珍珠一样宝贵。)
- “苦之捶楚”:经历苦难的折磨,如挨打等。
- “甘酒肉”:喜欢美食和美酒。
- “役用在手”:劳动或服役的机会就在手中。
- “犹盘珠”:像珍珠一样宝贵。
- “或思夙昔报仇怨,或出希觊倾膏腴。” (有人思念过去报仇的仇恨,也有人希望借此获取财富和利益。)
- “夙昔”:过去。
- “报仇怨”:报仇怨恨。
- “出希觊”:希望得到或企图获得某种东西。
- “倾膏腴”:倾尽所有的财富和资源。
- “搜求宁肯剩鸡狗,污辱间有连妻孥。” (搜寻财物宁可剩下鸡狗,有时还会遇到连累家人的侮辱。)
- “搜求”:搜寻。
- “鸡狗”:家禽家畜,常用作食物来源。
- “污辱”:侮辱或羞辱。
- “间有”:有时有,偶尔。
- “连妻孥”:牵连到妻子和孩子。
- “何如巧遇贤令尹,烛照剑断神明符。” (与其遇到贤明的官员,不如拥有一把能照亮黑暗、斩断邪恶的神剑。)
- “何如”:不如什么好。
- “贤令尹”:贤明的官员。
- “烛照”:照亮黑暗,比喻智慧或正义。
- “剑断神明符”:如同神剑一般能够斩断邪恶和迷信。
- “先穷支蔓到根本,矿铁虽硬归红炉。” (先摧毁枝蔓到根本,虽然矿铁坚硬最终都会被烧成红炉。)
- “先穷根蔓”:首先摧毁枝叶。
- “矿铁”:矿产和铁块。
- “虽硬”:虽然坚固。
- “归红炉”:最终变成红色的冶炼工具或材料。
- “非唯此境少忧畏,亦遣邻邑多欢愉。” (不仅这个地方少了忧虑,也使得相邻的地方充满了欢乐和喜悦。)
- “非仅”:不仅,不只是。
- “忧畏”:忧虑和畏惧。
- “亦遣”:也使得。
- “邻邑”:附近的城镇或乡村。
- “多欢愉”:充满了欢乐和喜悦。
- “自怜弱肉脱虎口,从此饮水皆醍醐。” (自己因为从老虎口中脱险而感激涕零,从此喝水都能品味到甘露般的滋味。)
- “自怜”:自我怜悯或庆幸自己脱离危险。
- “弱肉脱虎口”:比喻从危险中逃生。
- “醍醐”:佛教中认为最纯净的饮品,比喻美味的食物或饮料。
- “誓将白首至死日,顶戴岂与劬劳殊。” (发誓一直到死都不改变信念,我的头顶上戴着荣誉和辛苦,两者没有任何差异。)
- “誓将”:发誓要。
- “白首至死日”:直到白发苍苍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
- “顶戴”:这里指头顶上的帽子或者官帽。
- “岂与劬劳殊”:难道不与辛勤努力不同?
- “愿推此举遍天下,咸使良善安田庐。” (我希望推广这种做法到全天下,让善良的人都能安居乐业。)
- “愿推此”:希望推广这种方法。
- “举”:做法或措施。
- “遍天下”:整个天下。
- “咸使良善安田庐”:让所有善良的人都能够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