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柯片石伴幽闲,堪与遗民共号顽。
试忆当年承赐事,墨痕如泪尽成斑。

【解析】

题,是诗的标题。题赐砚,即题赠砚台,这是对友人的勉励和劝勉,意在鼓励友人不要灰心丧气,不要一蹶不振,要像“遗民”一样坚韧不拔;同时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爱护。

斧柯:砍下来的树木,引申为文章。句意为砍下的树枝,陪伴着幽深闲静的山林,堪与遗民一起号呼顽劣。斧柯,借指文章。

承赐事:指诗人当年接受皇上赐给的文章。承:接受。

墨痕:指文章中所记叙的事情。

赏析:

这是一首赠友诗。诗中以砚台自喻,抒发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忧虑之情,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保持乐观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并寄予了深厚的感情。

全诗意脉贯通,结构紧密。首句点出砚台,是赠友之礼,也是赠友之志——坚贞不屈,高风亮节。次句承上启下,指出砚台虽小却能承载大任,比喻友人虽然处境艰难,但有远大的志向抱负,仍可有所作为。三、四两句回忆往事,表明自己曾接受皇帝赏赐的文章,如今已全部用完,而那些文章的内容却如泪水般渗透到了砚台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墨痕。这些墨泪就是作者忧国忧民之情的真实写照。

这首诗采用比兴手法,用笔含蓄委婉,耐人寻味。诗中以砚台自喻,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又寄寓了作者的身世之感。诗的最后四句,以议论收尾,使诗篇更显浑厚雄壮。

【答案】

①斧柯片石伴幽闲,堪与遗民共号顽。②试忆当年承赐事,墨痕如泪尽成班。③砚台虽小可承载大任,承赐之事如泪般渗透至砚台。④作者以砚台喻己,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⑤以砚台喻友,寄托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⑥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身世之感。⑦以议论收结全诗,使诗篇更显浑厚雄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