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棹花溪去,重来访草堂。
菰蒲依静渚,杨柳绕回塘。
野堑棨高下,山墙竹短长。
槁梧含古色,瘦菊减清香。
鼙鼓檛三叠,旌旗列两行。
花娘纷舞袖,座客竞飞觞。
酱蘸生葱白,齑浇熟韭黄。
洪炉催卷饼,匕首割烧羊。
大笑诸公醉,高谈小子狂。
城关犹未掩,冠盖已飞扬。
鸟语青松里,人行锦树傍。
杜陵轻出峡,千古隔潇湘。
诗句原文:
放棹花溪去,重来访草堂。
菰蒲依静渚,杨柳绕回塘。
野堑棨高下,山墙竹短长。
槁梧含古色,瘦菊减清香。
鼙鼓檛三叠,旌旗列两行。
花娘纷舞袖,座客竞飞觞。
酱蘸生葱白,虀浇熟韭黄。
洪炉催卷饼,匕首割烧羊。
大笑诸公醉,高谈小子狂。
城关犹未掩,冠盖已飞扬。
鸟语青松里,人行锦树傍。
杜陵轻出峡,千古隔潇湘。
接下来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主旨、技巧和情感表达:
- 诗作主题
- 《重访草堂》通过诗人汪元量的视角,描述了他重游草堂时的情景和感受。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如“菰蒲”、“杨柳”和“山墙”,还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以及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 通过对比“古色”与“清香”,诗人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美景的永恒。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反映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 诗中的“大笑诸公醉,高谈小子狂”,揭示了诗人对周围人群行为的不满或批评,反映出诗人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对外界喧嚣的排斥或讽刺。
- 艺术手法
- 汪元量的五言律诗在形式上严谨而富有节奏感,每个诗句都经过精心打磨,以保持整首诗的和谐与美感。这种严格的格律使诗歌内容更加凝练,情感表达更加深刻。
- 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如“静渚”、“回塘”、“山墙”、“枯梧”,诗人构建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场景,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意所在。
- 使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槁梧含古色”和“瘦菊减清香”通过颜色和香气的变化,传达了岁月变迁和物是人非的情感。
- 情感内涵
- 诗中的怀旧和哀愁情绪贯穿始终。诗人通过对旧日情景的追忆,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和对现实变迁的无奈。
- “城关犹未掩,冠盖已飞扬”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浮华和个人地位的关注,同时也可能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
- 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使得诗歌既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又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读者能够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的哲理。
通过对《重访草堂》这首诗深入解析,可以看到诗人汪元量运用丰富的语言技巧和深邃的情感表达,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历史感和哲思的世界。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不仅是对过去的缅怀,也是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存在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