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疏常自理,心苦欲频捶。
夜月久无梦,秋风忽寄诗。
来同颜子乐,聊复宋生悲。
何怪孔文举,人犹呼作儿。
【注释】
发疏:指科举考试,疏,指试卷。
捶:捶胸顿足,表示痛楚。
来同颜子乐:来同颜回的快乐。颜回是孔子的弟子,以好学著称。
复宋生悲:复宋生之悲,宋生即宋玉,楚辞作家,有《九辩》等名作,以悲愤失志而闻名。
何怪孔文举:有何可奇怪,孔文举即孔融,东汉末年文学家、音乐家,因直言不讳而得罪曹操,被杀。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一位读书人对仕途的无奈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绘自己的心境变化、朋友间的交往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纠结和无奈。
首句“发疏常自理”,表达了自己一直在努力备考科举的心情。发疏,指科举考试,疏,指试卷。自理,意为自己照顾自己,即独自应对考试。这句诗表明,作者为了科举考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仍然感到心苦不已。
第二句“心苦欲频捶”,进一步描绘了作者的内心痛苦。捶,指捶胸顿足,表示痛楚。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由于科举考试的压力而感到内心痛苦,甚至想要通过捶胸顿足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痛苦。
第三句“夜月久无梦”和第四句“秋风忽寄诗”,分别描绘了作者夜深人静时的情景和秋风中收到朋友书信的情景。夜月,指夜晚的月亮,这里暗示着孤独和寂寞。秋风,则代表着秋天的气息,可能意味着季节的变化和岁月的流逝。两句诗通过对月光和秋风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在孤独中度过的时光和内心的感受。
最后两句“来同颜子乐,聊复宋生悲”和“何怪孔文举,人犹呼作儿”,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的珍视和自己的命运感慨。来同颜子乐,意为与颜回一样快乐。颜回,即颜渊,是孔子的学生,以其谦虚好学、安贫乐道而闻名。这句话表明作者希望与像颜回一样的友人一起享受快乐的时光。聊复宋生悲,意为暂且满足于宋玉般的悲伤。宋玉,即宋玉,战国时期楚国的辞赋家,以其悲怆的才华而知名。这句话表明作者虽然面临困境,但仍然希望保持一种悲怆的心态。何怪孔文举,意为为何会感到奇怪,孔文举即孔融,因为直言不讳而得罪曹操而被处死的悲剧人物。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那些遭遇不幸的人的惋惜和不解。人犹呼作儿,意为人们还称呼他为儿子。这句话表明作者虽然已经去世,但仍被后人记住和缅怀。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科举考试中的艰辛、与友人的交往以及对于自己命运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纠结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