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遐眺,叹当年、一夜朔风狼藉。石塔镇南人共怒,怒气上轰霹雳。废苑荒凉,粉墙颓圮,万事空陈迹。阙庭何在,钟声敲断岑寂。
闻道十里西湖,荷花香里,歌舞成悲戚。湖上有山山有恨,应恨旧京永隔。秦老和□,贾生罔上,后世见之方策。兴亡回首,暮烟衰草凝碧。

【译文】

登高远眺,感慨当年一夜朔风吹落树叶狼藉。石塔镇守的南面,百姓愤怒,怒气上冲霹雳。废苑凄凉,粉墙颓败,万事已成陈迹。阙庭哪里还有?只剩下钟声敲断岑寂。

听说十里西湖,荷花香气中,歌舞成悲戚。湖上有山山有恨,应恨旧京永远隔断。秦朝的老人和贾谊一样,为国事忧心,被后世视为罪过。兴亡回首,暮烟衰草凝碧。

【赏析】

《酹江月·吴山怀古》,此词作于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中秋之夜。作者时年五十岁,在临安任职,因感伤故国之思而写下了此词。全词以议论起首,由“兴亡”引出“今古”,再由“古今”引出“天地”,最后归结到“人生”,抒发了一种历史兴亡之感。全篇以议论为主,兼有抒情,语言雄浑,气势磅礴,是宋词中的力作。

词一开始便慨叹当年风雪肆虐的一幕,感叹国家不幸,人民遭难。“石塔镇南人共怒,怒气上轰霹雳。”这是作者对当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状况的深刻反思。作者认为,当时的统治者们昏庸无能,只顾自己的享乐,不顾人民的死活。这种“怒气”不仅来自于自然界的风雨雷电,更来自于人们内心的愤怒和不满。“废苑荒凉,粉墙颓圮,万事空陈迹。”“阙庭何在,钟声敲断岑寂。”这两句是对当时国家破败、宫殿残垣的景象进行了描绘。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失望和哀怨之情。

作者笔锋一转,将视野转向了遥远的西湖。“闻道十里西湖,荷花香里,歌舞成悲戚。”西湖之美景,本应该令人愉悦,但在这里却成了人们悲伤的地方。这是因为西湖边的歌女舞女们,在歌舞表演中流露出了对故国的思念之情。这种思念之情,既是一种悲哀,也是一种无奈。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作者又进一步展开议论。他认为,国家的兴亡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政治上的得失、经济上的盈亏、军事上的强弱等。因此,要想使国家强盛起来,必须从多方面进行努力。“秦老和□,贾生罔上,后世见之方策。”“秦朝的老人和贾谊一样,为国事忧心,被后世视为罪过。”这是对秦朝暴政和汉朝贾谊改革失败的批评。同时,也是对自己政治生涯的一种反思。他意识到,作为一个政治家,不仅要关注眼前的政绩,更要有深远的眼光和战略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再次回到现实,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之情。“兴亡回首,暮烟衰草凝碧。”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深思考和对未来的担忧。他认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国家的命运都是变幻莫测的。因此,人们应该时刻保持警觉和谨慎,以免被时代的潮流所淹没。

整首词通过对吴山的描绘和对历史上兴亡更替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同时,也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文学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