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牧缘山放,行营散野屯。
烟尘弥四望,蜂蚁混前村。
武警当虞备,邦谟要讨论。
兴王垂典则,根本在元元。

【注释】

纪行诗:古代诗人写旅途见闻的诗歌。缘山:沿山。行营:军队驻扎的地方。散野屯:分散地驻扎。四望:四周远望。蜂蚁:喻指敌人或百姓。虞备:警戒防备。邦谟:国家大事。垂典则:树立典范。根本:根基,基础。元元:百姓。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纪行诗。纪行诗是古时诗人旅行途中所写,以记叙旅途所见所感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纪行诗往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内容和形式都有一定的要求和规范。

首句“群牧缘山放”,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群羊沿着山脚放牧,形成一条优美的曲线。这里的“缘山”指的是群羊沿着山势蜿蜒前行,而“放”则表示这些群羊正在自由自在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这一句通过描写群羊的悠闲状态,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第二句“行营散野屯”,则是对这种自然美景的进一步描绘。在这里,“行营”指的是行军时的营地,而“散野屯”则是指将营地设在野外,让士兵们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纷扰。这一描述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展示了他对士兵们的关怀与理解。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在行军过程中所倡导的轻松、自由的生活方式。

第三、四句“烟尘弥四望,蜂蚁混前村”,则是对战场环境的描绘。这里,“烟尘”象征着战争的激烈,而“四望”则指四周的景象。诗人用“弥”字来形容烟尘弥漫的程度,表达了战争带来的恐慌与混乱。同时,“蜂蚁混前村”则形象地描绘了敌人的猖獗与无孔不入,让人感到既惊恐又无奈。

接下来两句“武警当虞备,邦谟要讨论”,则是对战争中的防御准备和国家大事的关注。这里的“武警”指的是负责保卫国家的武警部队,“虞备”则意味着要时刻警惕敌人可能发动的攻击。同时,“邦谟要讨论”则强调了国家大事的重要性,需要认真商讨和决策。这一联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全的重视,也体现了他作为军人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感。

最后一联“兴王垂典则,根本在元元”,则是对国家未来的祝愿和期望。这里的“兴王”指的是建立新的王朝,而“垂典则”则意味着要树立良好的典范。诗人希望国家能够建立一个新的典范,让百姓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同时,“根本在元元”中的“元元”指的是百姓,也是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整首诗通过对群羊、行营、烟尘、蜂蚁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武警、边防、国策等军事和政治内容的体现,展现了一个多角度的纪行场景,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有对战争的反思,更有对国家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