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岁淮南送北征,今从燕北饯南行。
三年一会难为别,万里相思可奈情。
候馆霜晴荒草白,官河风尽片帆轻。
高堂延伫斑衣切,安得联翩奉寿觥。

【注释】

①将:准备。赴:到。闽宪:指福建的长官。征擢:被提拔。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官职名,即翰林学士兼国史院编修官。九月驿(yì)至京师:九月份乘驿马到了京城。送季长弟之任山南宣慰照磨二首:给弟弟季长写的两首诗,题下注“送”字。

②间岁:去年。淮南:今安徽、江苏一带。送北征:为送别北征的人。

③今从燕北饯南行:今年跟随在北方送别南来的人。饯,送别。

④三年一会难为别:三年才得相见一次,难以再分别了。会,同。

⑤万里相思可奈情:思念远方的人,怎能忍受这种感情呢?万里,一万里路。奈,怎能,如何能受得了。

⑥候馆:驿站。霜晴:霜晴的天。候馆,驿站。荒草白:白色的荒草。

⑦官河:指汴河。风尽:风停。片帆:一片船帆。轻:飘动的样子。

⑧高堂延伫:高堂上久久地等待。延伫,盼望的意思。斑衣切:穿着斑衣的人切切地盼望着。班衣,古代的一种礼服。

⑨安得联翩奉寿觥(gōng):怎么能有连续不断地奉上酒杯的盛情呢!联翩,连续不断的样子。奉,敬献。寿觥,祝寿用的酒杯。

【赏析】

这是一组送别的诗。诗人因送别季长而写下此组诗歌。这组诗共四首。第一首写于戊子年五月,第二首和第三首写于壬寅年九月,第四首写于甲辰年正月,时间先后相隔约五年。这期间,诗人多次出京,又多次入京。由于频繁地出入朝廷,因此,他有机会去看望朋友,也有机会送别朋友。这些朋友中,有的是同朝为官的同事、僚属,如李焘;有的是旧日的知己,如王炎;也有的是远道而来的客人,如季长。他们或在京相聚,或离京而去,但都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诗人便写下了这首《送季长赴山南宣慰照磨》。

这首诗是送季长的,所以全篇以“送”字贯串全篇。开篇点题,说“间岁淮南送北征”,去年送别淮南人北征,今年则送别燕北之人南下。这里既点明了时序,又暗示了送别的原因。“三年一会难为别”,“三年才得相见一次,难以再分别了。”这是说,这三年来难得见面一次,如今又要分别,怎不让人感到难过呢!“万里相思可奈情”,因为思念友人而倍感愁闷,又怎能忍受这种情感呢!接下去,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一幅离别时的画面:霜晴的荒草铺满大地,官河上的风也停了,一片轻帆缓缓前行。“候馆”三句是说,在驿站等候的客人久望不到归人,只好穿斑衣苦苦盼望。“安得联翩奉寿觥”,怎么能有连续不断地奉上酒杯的盛情呢?“联翩”,形容接连不断的样子;“奉寿觥”,即祝寿的酒杯,此处借指美酒。这几句诗,通过描写候客、候馆、望归等细节,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送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诗人对友人的勉励和祝福。“高堂延伫斑衣切,安得联翩奉寿觥。”意思是说:我将在家乡的高堂上久久地等待着你归来,请你切莫忘记我的思念和祝福。“安得”二字,是说怎么能够实现我的祝愿呢!“联翩”,指接连不断的样子;“寿觥”,祝寿的酒杯。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在家乡的高堂上期待着你的归来,希望你不要忘了我的思念和祝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