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吹绿遍天涯,陌上晴烟漾柳花。
鹤发老人茅店下,一樽相对话桑麻。

【赏析】

此诗作于元大德七年(1303),诗人时年五十二岁,在京城为官,因见国泰民安,遂发思古之幽情,写《偶题》。

首句“东风吹绿遍天涯”,点出题意。诗人以春风作引子来写,是因为它吹绿了无边的天涯大地,也吹绿了自己心头的烦忧。这一句,既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色,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满足。接着,“陌上晴烟漾柳花”一句,继续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诗人站在陌上,看到晴空万里,阳光普照,烟雾缭绕,柳树摇曳生姿,花朵纷纷扬扬,仿佛在风中飘舞。这一句,通过细腻的描绘,将春天的美好画面呈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魅力。

颔联“鹤发老人茅店下,一樽相对话桑麻”,则是诗人与一位鹤发老人的相遇。他们在茅店里相聚,彼此畅谈农事。这一句,通过对两人的对话描写,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和相互理解。诗人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自己对农业的重视和对农民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尾联“一樽相对话桑麻”一句,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通过与老人的对话,进一步加深了对农事的了解和对农民生活的理解。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与老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相互信任。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满足;通过与老人的对话,展现了诗人对农业的重视和对农民的尊重;通过诗句的结构和韵律,使得整首诗朗朗上口、易于传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