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冈登陟马玄黄,落日西风过晋阳。
道士欣迎捧林果,儒冠远迓挈壶浆。
五台强壮头如雪,开化轻安鬓未霜。
谁会二师深密意,赵州元不下禅床。
【注释】
赠五台长老:赠送给五台山的僧人。
高冈(gān):高的山冈。
玄黄:黑色,这里指战马的毛色。
晋阳:今山西太原。
道士欣迎捧林果:道士高兴地迎接,捧着水果来招待。
林果:水果。
儒冠远迓(yào)挈壶浆:远道而来,捧着酒浆来欢迎。
挈:拿着、端着。
壶浆:酒浆,泛指酒食。
五台强壮头如雪:五台山上的人身体健壮得像雪一样。
开化:教化。
轻安:安详,不慌不忙。
鬓未霜:头发还没有白。
二师:佛教中对佛和菩萨的合称,这里指佛和菩萨。
深密意:深奥的道理。
赵州元不下禅床:赵州和尚从来不下禅床。赵州,即赵州从谂禅师,禅宗六祖。
【译文】
登上高高的山冈去登陟,落日西风经过晋阳城。
道士高兴地迎上来献上果子,儒生远道赶来捧着酒浆。
五台山上人身体健壮得像雪一样,开化的教导使人安详无烦恼。
谁能理解二师深奥的道理呢?赵州和尚从来不下禅床。
【赏析】
这首诗是赠给五台山的僧人的。首句写登高陟险的山路,“高冈”,指五台山的高峰;“马玄黄”,用《易经》中“玄黄”为卦象的典故。次句写夕阳西下时经过晋阳城的景色。“落日西风”四字传神地勾勒出一幅黄昏行旅图,使读者仿佛看到了诗人在崎岖山路上行走的身姿。第三句写当地人民热情接待的情景。“道士欣迎”,说明对方是修行有素的道士,而道士又“欣”于“迎”,则可见其对诗僧的敬重之情了。“捧林果”,表明对方不但敬客,而且还备有丰盛的礼品招待。第四句承上启下,写诗人来到寺院受到了款待。“儒冠远迓”,“壶浆”(酒食)相送,既写出了地方官的热情好客,也写出了五台山的富庶和人们对佛法的虔诚信向。
以下几句都是写五台山的风光,以及诗人的感慨。第五句“五台强壮头如雪”一句,把五台山的山峰比作了皑皑白雪,突出了山峰之高和山势之峻。第六句“开化轻安鬓未霜”一句,描写了五台山的气候宜人,民风淳朴,令人感到轻松愉快,因而没有白首,还保持着青春风貌,从而进一步歌颂了五台山的自然美和人文美。末句以设问作结,点明题旨。“谁会二师深密意”一语双关,既回答了前文所提出的问题,也抒发了作者对佛法的体悟。赵州和尚从来不下禅床,表现了他对佛法的精诚与执着。
整首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开头写景,然后写情,最后抒怀,脉络清晰;写景状物,抒情言志,浑然一体;语言质朴,意境清幽,风格古朴,是一首富有哲理性的艺术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