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中忝预万松筹,脱得中间与两头。
反覆人心厌殷室,咄嗟天下属宗周。
直须勇退中书事,未肯荣贪留国侯。
收拾纶竿与蓑笠,华亭却觅旧渔舟。
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南宋时期的政治家兼诗人。他的诗作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深受后世赞誉。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与赏析:
首句:“室中忝预万松筹”,表达了诗人在众多贤士之中,自谦地认为自己只是其中之一。”万松筹”象征着高深的智慧和丰富的阅历,表明诗人虽非最高明,但亦具备相当的才智与经验。
次句:“脱得中间与两头”,意味着能在众人中脱颖而出,不局限于传统的中庸之道,而是勇于担当,敢于突破常规。”两头”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两边的极端,即避免过于激进也避免过于保守。
第三句:“反覆人心厌殷室”,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民众对于稳定秩序的渴望。诗人通过这句表达出对混乱时代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社会秩序的向往。
第四句:“咄嗟天下属宗周”,则是一种对天命的顺从,暗喻君主或领导应顺应天意,恢复并巩固国家的基业。”宗周”是古代中国的首都,此比喻强调了领导者应当承担起安定国家的责任。
第五句:“直须勇退中书事”,表达了一种对政治权力的淡泊与隐退之意。诗人建议那些有才能的人应该适时退出政治中心,以避免卷入纷争,保全自身清白。
第六句:“未肯荣贪留国侯”,则是说即使拥有高官厚禄,也不为所动,保持清正廉洁的品格。诗人认为真正的成功不在于地位和财富,而在于个人的品德修养。
结尾两句:“收拾纶竿与蓑笠,华亭却觅旧渔舟”,诗人以钓鱼为喻,表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寻找一份宁静和简朴的生活,就如同在华亭市寻找过去使用的渔具一样,是一种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
王十朋的《又和仲文二首》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时代变迁的深切感受和个人理想抱负的坚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社会价值,以及它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