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参禅不读书,徒喧口鼓说真如。
未能即色明真色,只道无馀已有馀。
法眼凋残浮海去,沩山寂寞少人居。
一从三圣承当后,季世寥寥无瞎驴。

诗句释义:

  • 《忧道》是一首七言绝句。
  • “不肯参禅不读书”: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和学术的取舍,选择不通过禅宗修行和学习书籍来追求真理。
  • “徒喧口鼓说真如”:意味着尽管口头上宣称谈论真理或佛法,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理解或实践。
  • “未能即色明真色”:指出了作者在认识事物时,无法直接把握到其本质,而是停留在表面的层次上。
  • “只道无馀已有馀”:表达了对佛教中“无余”概念的误解,认为已经掌握了全部真理,而忽略了继续学习和探索的重要性。
  • “法眼凋残浮海去,沩山寂寞少人居”:描述了佛教中的“法眼”(智慧)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衰退,而真正的佛教修行之地(如沩山)也逐渐被人忽视。
  • “一从三圣承当后,季世寥寥无瞎驴”:指自从接受佛教教义之后,世间变得萧条,无知的人多,有智慧的人少。这里的“瞎驴”暗指那些盲目跟随别人而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译文:
不愿参禅也不愿读书,只是空洞地说着真如。
没有立即理解事物的真相就声称已经明白了真相。
只是以为已经掌握了所有真理,但实际上还有未触及的部分。
佛法的智慧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衰败,真正的修行之地变得鲜有人迹。
自始至终接受佛教教义之后,这个世界变得萧条,无知的人众多,有智慧的人稀少。

赏析:
此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修行和学识态度的转变。诗人从最初的好奇与渴望,到后来的迷茫与困惑,再到最终的失望与放弃,反映了个人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这种转变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深入思考,也反映了他在世俗生活中的挣扎与矛盾。通过对佛教教义的反思和个人经历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