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弼施宅创天宁,却请天宁旧衲僧。
为报柏岩休逊让,闲中续出祖师灯。
【注释】
柏岩:佛教名僧。俨公:即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疏:指给天宁寺的奏疏。柏岩,即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疏:即上奏疏。
【赏析】
此诗是诗人为天宁寺僧人所作,赞扬其“施宅创天宁”。
前两句写天宁寺僧人建新庙舍,后两句赞美其续佛祖灯。
良弼施宅创天宁,却请天宁旧衲僧。
为报柏岩休逊让,闲中续出祖师灯。
【注释】
柏岩:佛教名僧。俨公:即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疏:指给天宁寺的奏疏。柏岩,即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疏:即上奏疏。
【赏析】
此诗是诗人为天宁寺僧人所作,赞扬其“施宅创天宁”。
前两句写天宁寺僧人建新庙舍,后两句赞美其续佛祖灯。
【注释】 美髯:形容人长着漂亮的胡须。 中书:指中书省,是宋朝的中央官署,掌管机要。 白衣:古代官员穿青色衣服,所以称未做官的人为白衣。居士:佛教用语,指出家者。此处泛指有学问而未入仕途的人。 从他抹粉施朱:意为随他涂抹脂粉。 安名立字:意为获得功名,建立名声。 玉麈(zhǔ):用玉做的麈尾,用以拄地,比喻文士谈经论道。雷音:佛寺钟鼓声。这里借指佛教寺院的钟声。 说尽人间无限事
注释: 有发禅僧,无名居士。 “有发禅僧”,即在寺院里出家修行的僧人;“无名居士”,即没有名号的居士。 人道甚似,我道便是。 人们认为很相似,我认为就是如此。 尘尘劫劫露全身,纸上毫端何处避。 尘世中的劫难暴露了一切,纸上的字迹哪里能躲避。 赏析: 此诗为自赞之二首,其第二首写自己与世俗不同,认为世间一切都是虚幻,都是如来佛性。诗人通过对比、反观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事的看法。 首句“有发”二字
【注释】 五岁:指五十年。五十年前,你的头发已白,胡须垂至腰间,眉毛上扬如眼。龟毛锥子画虚空:用龟毛和锥子在虚空中作画。写破湛然闲伎俩:用笔法写尽了禅理。湛然:即慧可,唐代禅宗大师。 【赏析】 《自赞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冬,时作者正在夔州。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禅理的理解。 首联“别来十年五岁,依旧一模一样”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全诗如下: 湛然有琴癖,不好凡丝竹。儿时已存心,壮年学愈笃。仓忙兵火际,遗谱不及录。回首二十秋,丝桐高阁束。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以及他在艺术创作上的追求。诗中的“湛然有琴癖”表达了他对音乐的痴迷和执着,而“儿时已存心”,则表明这种爱好在他的儿时就已经形成。在“仓忙兵火际,遗谱不及录”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战乱时期的动荡不安和生活的艰辛
万松老人真赞 每恨恒山,不逢圭老。 注释1:每恨恒山,不逢圭老,意思是“每常怨恨恒山,不能遇到圭老人”。圭老是晋朝僧人僧肇的字号,这里借指圭老人。 译文:我常常怨恨恒山,不能遇到圭老人。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回忆和怀念他的老师圭老人时所写。表达了对圭老人深深的怀念之情。 二、四众同缘,万松亲到。 注释2:二、四众同缘,万松亲到,意思是“二、四众都是同缘,万松亲自到来”。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棣的作品,其词牌为《沁园春·和谢昭先韵》。下面是诗句、译文及注释: ``` 失奚为劣得奚优,遇流而行坎则留。 笑视纷纷儿女辈,成是败非徒相尤。 弃人所取取所弃,独识万松为出类。 本欲心空及第归,暮请晨参惟一志。 浮生迅速奔隙驹,无穷尘劫元斯须。 参透威音劫前事,花开枯木谁云枯。 河朔干戈犹未息,西域十年空旅食。 贤人退隐予未能,钧衡旷位虚名极。 真人应运康世屯,数颁宽诏垂丝纶
抛梁上,栋宇施功遵大壮。 抛,投掷,比喻建筑施工中的放梁仪式。 梁:古代建筑中用来支撑房屋重量的重要构件。 抛梁上,比喻建筑施工中的放梁仪式。 施功:指建造或修建工程。 遵:遵循、按照。 大壮:这里指的是高大、雄伟。 鸣鞘声散翠华来,五云深处瞻天仗。 鸣鞘声散翠华来,五云深处瞻天仗。 鸣:发出声音。 翠华来,比喻皇家的仪仗队。 五云:这里指的是天上的云彩,象征着皇家气派。 天仗
注释:梁被抛下,柱石相互支持,共同完成宏伟的大厦。 君臣欢庆钟鼓之声,喜见山阳归战马。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建行宫上梁文的场景,其中“抛梁下”指的是将梁抛下,而“柱石相资成大厦”则意味着柱与石互相支撑,共同完成这座宏伟的建筑。这两句诗展现了建筑过程中的艰辛与合作,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祝愿。最后两句则是对当时君臣欢庆的场景进行了描述,其中的“钟鼓之乐”象征着国泰民安
我们将诗句逐一解读: 1. 和冯扬善韵 - 这是诗人的自序,可能是他给某个人的信件或者诗作。这里没有直接的信息,但可能表达了与冯扬善(可能是人名)的某种交流或友谊。 2. 可惜和氏姿 - “和氏”指的是楚国的卞和,传说中他是发现和氏璧的第一人。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惋惜之情,可能是因为卞和的才华未被赏识。 3. 庸工浪雕镌 - “庸工”意为平庸的工匠,“浪雕镌”表示随意地雕刻
诗句 - 女娲未补青天裂:女娲补天的故事,象征着修补破碎的世界。 - 神液飞精散为铁:描述神的力量转化为坚硬的铁。 - 嵇生箕踞锻洪炉:嵇康的形象,以箕坐的姿态在炼制火焰的大炉中锻造。 - 白汗翻浆滴清血:汗水从脸颊滴落,如同血液般鲜红。 - 黑虬仿佛欲飞跃:描绘了黑色的龙仿佛要飞跃天际的场景。 - 鳞介苍苍生乳节:描述鱼和甲壳类生物的鳞片,充满生命力。 - 情知中散气凌云
【注释】 1. 德兴府:地名,位于今江西上饶。𡺁峪:山名。云岩寺:位于德兴境内。东林老人:僧人名。 2. 疏:奏折,古代臣下对皇帝的文书。 【赏析】 《德兴府𡺁峪云岩寺请东林老人住持疏》是南宋著名高僧东林从悦为德兴府云岩寺撰写的一篇请东林老人住持的奏折。此诗表达了东林从悦对德兴府云岩寺的关心和希望。 首句“昔日山中养圣胎”,意为过去曾在山中培养过圣人般的身体
诗句如下: ``` 精蓝道观已重新,独有庠宫尚垝垣。 试问中州士君子,谁人不出仲尼门。 ``` 译文: ``` 精蓝道观已经重建,只有庠宫仍然破败不堪。 请问中原地区的读书人,有谁能不拜孔子为师?
注释: 这首诗的作者通过描述石州海秀首座住在文水寿宁寺,闻道霖师退寿宁,秀公难弟亦难兄。新诗远寄石州去,贬起眉毛便好行。表达了对石州海秀首座和闻道霖师的敬仰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通过对石州海秀首座和闻道霖师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的描述,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在首句中,诗人以“闻道霖师退寿宁,秀公难弟亦难兄。”开头
这首诗是苏轼为重修宣圣庙而作的奏疏。宣圣,即孔子,谥号文宣王。邳州位于今江苏省睢宁县北,有孔子庙遗址。苏轼在奏疏中首先赞颂了孔子,说孔子是“万古帝王师”,接着指出“可叹荆榛没古祠”,表达了对孔子庙被毁坏的惋惜之情。 诗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即“重整庠宫阐文教,颙观日月再明时”。在这里,“庠宫”指的是古代的学校,“颙观日月再明时”则寓意着孔子的教育思想如日月般光明,照耀后人。
安庆织万佛疏 十方三世万如来,不犯梭头宝座开。 单手元知不成拍,三台须要大家催。 注释:十方三世即指过去、现在和未来所有的一切世界,万如来指佛教所认为的世界所有佛的化身,这些佛在十方三世中出现。不犯梭头宝座开,是说织布时,梭子(织布的工具)不会碰到织布人的头部,织布人坐在宝座上织布。单手元知不成拍,是说一只手做针,一只手做线,这样织成的布就不会整齐。三台须要大家催,三台指织布机上三个踏板
【注释】 聪公:指唐代高僧智觉,字聪公。复宿山:在今浙江天台县境内,山上有寺,为唐代名山之一。复宿:梵语“般剌若”(Prajnaparamita)的简称,意译为“智慧”,即佛性。五台山:在山西省东北部,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赏析】 《送聪公住复宿山》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智觉和尚为主角,表达了对友人重来复宿山的殷切希望和美好祝愿。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厚谊,令人感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