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我与,弹指及衰年。
平生谙万事,抵死参重玄。
因缘不可滞,慎毋法自然。
两边都不立,别有壶中天。
岁月不我与,弹指及衰年。
岁月如同流水,不会等待任何人,而人却在不经意间衰老了。
平生谙万事,抵死参重玄。
一生中见识过世间万物,但最终还是参透生死的奥秘。
因缘不可滞,慎毋法自然。
一切因缘都是暂时的,不要强行顺应自然的规律。
两边都不立,别有壶中天。
不要固守任何一方,而是像在壶中观赏天空一样自由自在。
岁月不我与,弹指及衰年。
平生谙万事,抵死参重玄。
因缘不可滞,慎毋法自然。
两边都不立,别有壶中天。
岁月不我与,弹指及衰年。
岁月如同流水,不会等待任何人,而人却在不经意间衰老了。
平生谙万事,抵死参重玄。
一生中见识过世间万物,但最终还是参透生死的奥秘。
因缘不可滞,慎毋法自然。
一切因缘都是暂时的,不要强行顺应自然的规律。
两边都不立,别有壶中天。
不要固守任何一方,而是像在壶中观赏天空一样自由自在。
【注释】 美髯:形容人长着漂亮的胡须。 中书:指中书省,是宋朝的中央官署,掌管机要。 白衣:古代官员穿青色衣服,所以称未做官的人为白衣。居士:佛教用语,指出家者。此处泛指有学问而未入仕途的人。 从他抹粉施朱:意为随他涂抹脂粉。 安名立字:意为获得功名,建立名声。 玉麈(zhǔ):用玉做的麈尾,用以拄地,比喻文士谈经论道。雷音:佛寺钟鼓声。这里借指佛教寺院的钟声。 说尽人间无限事
注释: 有发禅僧,无名居士。 “有发禅僧”,即在寺院里出家修行的僧人;“无名居士”,即没有名号的居士。 人道甚似,我道便是。 人们认为很相似,我认为就是如此。 尘尘劫劫露全身,纸上毫端何处避。 尘世中的劫难暴露了一切,纸上的字迹哪里能躲避。 赏析: 此诗为自赞之二首,其第二首写自己与世俗不同,认为世间一切都是虚幻,都是如来佛性。诗人通过对比、反观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事的看法。 首句“有发”二字
【注释】 五岁:指五十年。五十年前,你的头发已白,胡须垂至腰间,眉毛上扬如眼。龟毛锥子画虚空:用龟毛和锥子在虚空中作画。写破湛然闲伎俩:用笔法写尽了禅理。湛然:即慧可,唐代禅宗大师。 【赏析】 《自赞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冬,时作者正在夔州。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禅理的理解。 首联“别来十年五岁,依旧一模一样”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全诗如下: 湛然有琴癖,不好凡丝竹。儿时已存心,壮年学愈笃。仓忙兵火际,遗谱不及录。回首二十秋,丝桐高阁束。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以及他在艺术创作上的追求。诗中的“湛然有琴癖”表达了他对音乐的痴迷和执着,而“儿时已存心”,则表明这种爱好在他的儿时就已经形成。在“仓忙兵火际,遗谱不及录”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战乱时期的动荡不安和生活的艰辛
万松老人真赞 每恨恒山,不逢圭老。 注释1:每恨恒山,不逢圭老,意思是“每常怨恨恒山,不能遇到圭老人”。圭老是晋朝僧人僧肇的字号,这里借指圭老人。 译文:我常常怨恨恒山,不能遇到圭老人。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回忆和怀念他的老师圭老人时所写。表达了对圭老人深深的怀念之情。 二、四众同缘,万松亲到。 注释2:二、四众同缘,万松亲到,意思是“二、四众都是同缘,万松亲自到来”。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棣的作品,其词牌为《沁园春·和谢昭先韵》。下面是诗句、译文及注释: ``` 失奚为劣得奚优,遇流而行坎则留。 笑视纷纷儿女辈,成是败非徒相尤。 弃人所取取所弃,独识万松为出类。 本欲心空及第归,暮请晨参惟一志。 浮生迅速奔隙驹,无穷尘劫元斯须。 参透威音劫前事,花开枯木谁云枯。 河朔干戈犹未息,西域十年空旅食。 贤人退隐予未能,钧衡旷位虚名极。 真人应运康世屯,数颁宽诏垂丝纶
抛梁上,栋宇施功遵大壮。 抛,投掷,比喻建筑施工中的放梁仪式。 梁:古代建筑中用来支撑房屋重量的重要构件。 抛梁上,比喻建筑施工中的放梁仪式。 施功:指建造或修建工程。 遵:遵循、按照。 大壮:这里指的是高大、雄伟。 鸣鞘声散翠华来,五云深处瞻天仗。 鸣鞘声散翠华来,五云深处瞻天仗。 鸣:发出声音。 翠华来,比喻皇家的仪仗队。 五云:这里指的是天上的云彩,象征着皇家气派。 天仗
注释:梁被抛下,柱石相互支持,共同完成宏伟的大厦。 君臣欢庆钟鼓之声,喜见山阳归战马。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建行宫上梁文的场景,其中“抛梁下”指的是将梁抛下,而“柱石相资成大厦”则意味着柱与石互相支撑,共同完成这座宏伟的建筑。这两句诗展现了建筑过程中的艰辛与合作,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祝愿。最后两句则是对当时君臣欢庆的场景进行了描述,其中的“钟鼓之乐”象征着国泰民安
我们将诗句逐一解读: 1. 和冯扬善韵 - 这是诗人的自序,可能是他给某个人的信件或者诗作。这里没有直接的信息,但可能表达了与冯扬善(可能是人名)的某种交流或友谊。 2. 可惜和氏姿 - “和氏”指的是楚国的卞和,传说中他是发现和氏璧的第一人。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惋惜之情,可能是因为卞和的才华未被赏识。 3. 庸工浪雕镌 - “庸工”意为平庸的工匠,“浪雕镌”表示随意地雕刻
诗句 - 女娲未补青天裂:女娲补天的故事,象征着修补破碎的世界。 - 神液飞精散为铁:描述神的力量转化为坚硬的铁。 - 嵇生箕踞锻洪炉:嵇康的形象,以箕坐的姿态在炼制火焰的大炉中锻造。 - 白汗翻浆滴清血:汗水从脸颊滴落,如同血液般鲜红。 - 黑虬仿佛欲飞跃:描绘了黑色的龙仿佛要飞跃天际的场景。 - 鳞介苍苍生乳节:描述鱼和甲壳类生物的鳞片,充满生命力。 - 情知中散气凌云
汨没红尘中,辜负黄华秋。 汨汨:水流的声音,这里比喻时光流逝。 黄华:指屈原,楚怀王时大臣。此诗是说屈原的遭遇和遭遇使他不能尽情享受秋天。 林泉与朝市,试问孰为优。 林泉:指山中的清泉、绿树、鸟声等。朝市:指朝廷和市场。 孰为优:哪个更好。 胡然:为什么如此。 久沈首:长时间低头。 令我心悠悠:使我心情忧郁。 酷思山水乐,梦寐空神游。 酷思:极力思念。山水乐:指欣赏山水之美。梦寐:睡梦中。神游
次韵黄华和同年九日诗十首 无意恋三公,有心辞驷马。 洛阳失金谷,闾山有别野。 芳酒泻盈樽,秋香折盈把。 沉醉卧西风,不让梨花下。 译文: 无心去追求那高位的三公,却有意辞去那尊贵的驷马之职。 洛阳城失去金谷园,但闾山仍有别野可供隐居。 美酒斟满杯中,香气四溢;秋天的果实,也足以令人陶醉。 沉醉在西风之中,不让那如梨花般的美人儿胜过自己。 注释: 1. 次韵黄华和同年九日诗十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注释】 当年:指过去的日子。 黄华:人名。 期:期许。 卜筑:选择房屋建造。东篱:在东边种的篱笆,此处借代隐居之地,也暗含“东篱下”的典故。 知我者其谁:了解自己的人还有谁呢。 挂冠:古代官员辞官归隐时,把官帽挂在树上作为标志,表示不再做官,这里借指辞官。 【赏析】 首联点出“吾山”,是说当年离开家乡时,曾与友人相约,在故乡建房定居
【注解】 次韵黄华和同年九日诗十首:即《九日和同年》十首,是作者于北宋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九月与同年进士黄华同日登高的即兴之作。 无知岂真知:无知不是真的无知,指人的知识是有限的。 无见非真见:没有见识并非真正的见识,指有见识的人才能明辨是非。 遮照玄纵横:形容学问的深奥复杂。 机变千万变:比喻变化多端,不可预料。 虎口几横身:比喻在险境中能挺身而出,勇往直前。 临敌经百战
次韵黄华和同年九日诗十首 五流分洞下,一派起湖南。 春水无心碧,秋山着意岚。 临济真颠汉,曹山放酒酣。 许多闲伎俩,仔细好生参。 注释: 1. 五流:这里指长江的五大支流之一,也是指长江的五个支流,即岷江、嘉陵江、汉江、湘江和赣江。 2. 洞下:指的是长江三峡之一的巫峡,在重庆奉节县境内。 3. 一派:指的是长江的一条支流,也是指长江的一条主流,即汉水。 4. 湖南:指的是现在的湖南省。 5.
次韵黄华和同年九日诗十首 水外犹逢水,山前更有山。 元知非内外,更不在中间。 测海才盈掬,窥天见一斑。 枢机谩竭世,一笔请君删。 注释: 1. 水外犹逢水:意思是说,即使置身于水的外部,但仍然能与水相遇。 2. 山前更有山:意思是说,即使站在山的前方,但仍然能发现更多的山峰。 3. 元知非内外:意思是说,知道事物并不是存在于内与外的区分上。 4. 更不在中间:意思是说,不局限于中间的位置或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