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教摄万法,始觉担板偏。
回视平昔学,尚未及埃涓。
渐能入堂奥,稍稍穷高坚。
疑团一旦碎,桶底七八穿。
洪炉片雪飞,石上栽白莲。
佛祖立下风,俯视威音先。
忘忧西域时,师我求真筌。
经今十五春,进退犹迁延。
望涯自退缩,甘心嗟无缘。
将求无价宝,未肯酬一钱。
未启半篑土,欲酌九仞泉。
美玉付良工,良工得雕镌。
良金不受冶,徒费炉韝煽。
闻君近好琴,停烛夜不眠。
弹之未期月,曲调能相联。
君初未弹时,曾不知勾蠲。
学道亦如此,惟患无精专。
谁无摩尼珠,谁无般若船。
立志勿犹豫,叩参宜勉旃。
他时大彻悟,沛然如决川。
毛端吞巨海,芥子含大千。
瞬息一世过,生死相萦缠。
此生不得觉,旷劫徒悲煎。
吾言真药石,疗子沈疴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表达了他对琴道的理解和感悟。以下是逐句释义和相应的译文:
- 圆教摄万法,始觉担板偏:圆形教法包容了所有的佛法,使我开始意识到我的负担(指内心的困扰)有些偏重。
- 圆教:佛教中的圆融境界。
- 担板偏:比喻内心的负担或困扰。
- 回视平昔学,尚未及埃涓:回头看看以前学习的东西,还没有达到小到微不足道的程度。
- 埃涓:微小如尘,这里比喻学问的微小。
- 渐能入堂奥,稍稍穷高坚:慢慢地进入到了佛理的深处,逐渐地追求着高深的境界。
- 堂奥:佛教中指佛所居住的地方,这里比喻佛法的深处。
- 穷高坚:追求着高尚而坚定的境界。
- 疑团一旦碎,桶底七八穿:当所有的疑惑都解开时,就像桶底被穿透了七八个洞一样。
- 疑团:疑问、困惑。
- 桶底七八穿:比喻问题的解决如同在桶底穿了七八个洞一样。
- 洪炉片雪飞,石上栽白莲:像洪炉那样炽热的火焰能够轻易地熔化掉一片雪花,就像在石头上栽种出白色的莲花一样。
- 洪炉:形容火势旺盛。
- 片雪飞:形容雪花容易融化。
- 栽白莲:比喻在困难的环境中也能生长出美好的事物。
- 佛祖立下风,俯视威音先:佛陀树立了榜样,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风范,让人感到敬畏。
- 佛祖:佛陀,佛教的创始人。
- 威音先:威严和智慧的象征。
- 忘忧西域时,师我求真筌:我在西域的时候忘记了忧愁,是为了寻找真理的途径。
- 西域:古代对今新疆一带的称呼。
- 师我求真筌:以我为师,寻求真理的方法。
- 经今十五春,进退犹迁延:经过十五年的时间,我在前进和后退之间徘徊不定。
- 经今十五春:现在已经过去十五年。
- 进退犹迁延:进退之间犹豫不决。
- 望涯自退缩,甘心嗟无缘:望着遥远的边际自己退缩了,心甘情愿地感叹没有缘分。
- 涯:边际。
- 甘心嗟无缘:心甘情愿地说没有缘分。
- 将求无价宝,未肯酬一钱:我将寻求那无价之宝,但是不愿意付出一分钱的代价。
- 无价宝:比喻真正的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
- 酬一钱:付出很少的钱来换取它。
- 未启半篑土,欲酌九仞泉:还没有挖起半筐土,想要舀起九仞高的泉水。
- 启:挖掘。
- 半篑土:半筐土。
- 酌九仞泉:比喻做事情需要很大的努力和决心。
- 美玉付良工,良工得雕镌:将美玉交给了手艺精湛的工匠,工匠通过雕琢让它变得更加精美。
- 付:交给。
- 美玉:比喻珍贵的人才或事物。
- 雕镌:雕刻和镌刻。
- 良金不受冶,徒费炉韝煽:好的金子不会被冶炼出来,只会浪费炉子和燃料。
- 良金:好的金子。
- 不受冶:不能被冶炼出来。
- 炉韝煽:炉子和燃料。
- 闻君近好琴,停烛夜不眠:听说您最近喜欢弹琴,因此晚上点起了蜡烛不睡。
- 听君近好琴:听说您最近喜欢弹琴。
- 停烛夜不眠:点着蜡烛直到天亮也不睡觉。
- 弹之未期月,曲调能相联:弹奏了一个月的时间,音乐的旋律已经相互连接起来了。
- 弹之未期月:弹奏了一个月。
- 曲调能相联:音乐的旋律已经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接下来是这首诗的注释和赏析部分:
注释
- 圆教摄万法,始觉担板偏:圆教摄纳所有法门,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或重担有偏差。
- 曾不知勾蠲:曾经不知道如何去除杂质或污垢。
- 谁无摩尼珠:谁没有摩尼珠(一种象征智慧的宝石)。
- 毛端吞巨海,芥子含大千:头发尖端可以吸收大海,一粒芥子可以包含整个宇宙。
- 此生不得觉,旷劫徒悲煎:这一生如果无法觉悟,那么在漫长的劫数中都会感到悲伤和煎熬。
- 吾言真药石,疗子沈疴痊:我的这些话就像是真正的药物和石头,能够治愈你的重病。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和悟道的深切体验与感悟。通过描述自己的内心挣扎和对佛学的深刻理解,表达了对人生困境的超越和对精神解脱的追求。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如“担板偏”象征着个人责任的缺失,“摩尼珠”象征着智慧,“芥子”则象征着微小之物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对修行者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